|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您当前位置 ->    

  拿什么纪念你,诗人闻捷

                                                                    文/花蕾

        闻捷:从镇江走出的诗人

  闻捷,原名巫之禄,1923年6月12日出生于郑州,参加革命工作后改名赵文节,常用笔名闻捷,后来就一直用闻捷一名。闻捷的父亲巫惠生,原来在郑州附近的铁路工作。父亲去世时闻捷只有4岁,而其胞妹巫之凤还只是个抱在手中的婴孩。失去家庭支柱的巫家,在郑州无以为生,万般无奈下,闻捷的母亲吴英华带着一双儿女,日夜兼程赶到丹徒县,投奔栖身于高资老家的婆母。孤儿寡母,生活无着。吴英华只能替人家缝缝补补做点女红,领着儿女苦度光阴。生活艰辛至此,做母亲的压力可想而知,加上贫寒的家境所激发出来的那种要强与自尊,吴英华对子女的教育极其严厉。闻捷从小要强,有时即使饥饿难忍,也不肯向他人乞怜。小时候的闻捷,天资聪颖,记忆力特强。虽然酷爱读书,但因为家境贫困,小学毕业后闻捷就到了南京的一家煤炭店当了学徒。没过多久,抗战爆发,战火迫近南京。闻捷流亡到武汉,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待到敌机狂轰滥炸,武汉吃紧,遂辗转跋涉奔赴延安。延安时期,闻捷开始了文学创作,以剧本为主。

  新中国成立后,闻捷担任过记者、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作家协会兰州分会副主席等职务。1955年他的组诗《吐鲁番情歌》发表,标志着他进入了以文学为主的诗人时代。闻捷的诗歌代表作品有《天山牧歌》《生活的赞歌》《复仇的火焰》等。

  1961年,闻捷回到丹徒挂职,担任丹徒县委常委,在家乡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长江万里》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1971年,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闻捷在上海吞吸煤气自杀。

  因为生活经历的原因,闻捷的诗歌作品题材主要集中于西北地区,但是家乡也经常在他的作品中出现:   

  啊,长江! 

  你这太阳的忠诚追求者, 

  永不回头地一直向东流着流着…… 

  流过一万多公里千回百转的长途, 

  流过海拔三千公尺直下海平的坎坷的河床, 

  流过像执戈的武士那样遥遥相峙的金山和焦山, 

  流过古代的朱方,当代的丹徒; 

  ——长江啊,你可知你正缓缓流过我的家乡? 

  在这里,你轻轻喘息着摊开了四肢,拂去你从高山峻岭带来的沙尘, 

  抖掉你从原始森林里带来的草根和树木, 

  以及你沿途带来的肥沃的黑土, 

  然后你就舒畅地晃动两肩,挺直身子, 

  扬起雄浑的歌声、急速向东奔去。 

  但是,就在你小憩的这个瞬间,你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江心的沙洲, 

  ——那些飞舞着芦花的荒滩啊! 

  镇江市作协副主席、诗人赵康琪感慨地说:“《长江万里》里的这段抒情不难看出闻捷对于家乡的感情,他生长于镇江,走出了镇江后来又回到镇江,他是一个血脉融入镇江的诗人。”

    

  新时代的歌手

  闻捷在新中国诗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赵康琪认为,闻捷是一位具有相当生活积累和丰富斗争经验的诗人。在延安时就开始了创作,他的诗歌产生影响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疆,他的诗歌横空出世。和一般的年轻诗人慢慢的发表作品渐渐出名不同,闻捷的创作非常旺盛,迅速成为诗歌名家。

  闻捷善于抓住富于地方色彩和生活情趣的画面,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的叙述、热烈的抒情、鲜明的形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构成了他清新高雅、含蓄幽默的艺术风格。

  粉碎“四人帮”后,1979年文坛对新中国成立30年来的文学创作重新进行分析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一共有4位:郭小川、贺敬之、闻捷、李季。

  赵康琪说,有一次他和王川一起参观枣庄的贺敬之文学馆,里面收藏的吴欢章的诗论《新时代的歌手——论贺敬之、郭小川、闻捷的诗》,将闻捷和贺敬之、郭小川相提并论,亦可说明闻捷在诗歌界的地位之高。

  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闻捷的诗仍然不时会被提起。2005年,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张泉灵、鞠萍、文清朗诵的就是闻捷的《苹果树下》。在各种诗歌朗诵会上,闻捷的作品经常被人们深情地吟诵。   

  “这样两间纪念室

  与一位伟大的诗人不相配”

  到闻捷成长的高资街道再寻找他留下的痕迹已不太容易:闻捷和母亲妹妹曾经住过的沙家老屋现在已废弃无人居住,记者十年前采访过的闻捷童年的朋友沙昌文已是98岁高龄的老人。能看到和闻捷有关的,只剩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闻捷路和一个小小的纪念馆。

  找寻闻捷纪念馆时,记者来到了并不太宽的闻捷路。同行的闻捷纪念馆馆长沈晓昆介绍说,这条路上有高资的学校和文化中心等文化味重的机构,所以在给路命名时就以当地最出名的文化人闻捷的名字来命名。

  闻捷纪念馆位于高资街道文化中心的三楼。纪念馆的发起人不是任何机构,而是几位喜欢文化、惋惜闻捷事迹湮没的热心人。馆长沈晓昆和副馆长姜哲都是研究农业出身。沈晓昆以前就接触过闻捷的作品,无意中得知镇江一直没有闻捷纪念馆,“除了一条路,啥也没有”,就起意开始搜集关于闻捷的资料。从2007年开始,沈晓昆等人先是淘旧书店,收获不大,后来转向网络,万能的网络商店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开始时一天就能收集到几十件。2008年初,闻捷纪念馆就在姜哲家的两间民房里诞生了。后来高资成立文化中心,姜哲和文化中心商量,要了两间房,闻捷纪念馆就有了个比较明确比较官方的地址了。

  闻捷纪念馆有两个房间,说是纪念馆,不如说是纪念室。“中国闻捷纪念馆”的牌匾就搁在门口的桌上,桌上陈列着关于闻捷的各种资料。桌肚抽屉里也塞着不少资料。

  纪念馆现在有藏品一千多件,资料收集得非常齐全:闻捷所有版本的作品,发表闻捷作品的杂志,提到闻捷的所有作家的文集,给闻捷的作品配插画插图的画家的画册,为闻捷的诗歌谱曲的音乐家的乐谱,闻捷的藏书,在国外出版的闻捷的作品,收录闻捷作品的文学选本,名人们给闻捷纪念馆的题词,赠送的作品,闻捷女儿送来的闻捷遗物,怀念闻捷的文章,甚至连跟闻捷谈过一百天恋爱的戴厚英的作品都差不多收集齐了。沈晓昆说,这几年来,为收集和闻捷相关的资料,他花的经费就有四万多,至于时间精力,就无法统计了。2008年,沈晓昆与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周明交流时介绍了自己收集的资料,周明让他们把馆好好建起来,因为“我们不可能搜集到这么齐,不可能做到这种规模。”

  在闻捷纪念馆的一张展台上,有两件瓷刻作品,一件上面刻的是“人民不朽,人民诗人永生”,另一件上面刻的是“人民歌手,杰出诗人”,这是1993年闻捷诞辰70周年时贺敬之和曹禺给题的词。说到这件事,沈晓昆就遗憾不已,当时请了不少文学大家如贺敬之、曹禺、臧克家、艾青等人给纪念活动题词。但是现在再去找原件,因为无人管理,已经找不到了。这两件瓷刻是他们找到当时的报纸,从报纸上翻拍下照片以后刻成的。沈晓昆说,如果有个纪念馆,系统管理,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今年是闻捷诞辰90周年,看不到有组织的纪念活动的沈晓昆和姜哲寻思着,自己该干些什么?合计过后,他们决定建个纪念闻捷的网站。都是年过花甲的人了,他们不懂电脑技术。幸亏高资中学的计算机教师吴仲华仗义,义务帮他们设计了网站。网址为http://218.3.133.23:108/wenjie的纪念馆已于今年1月17日试运行。对闻捷的作品事迹感兴趣的读者不妨登录看看。

  和闻捷齐名的贺敬之在枣庄有个贺敬之文学馆,占地24亩,1800平米的仿古式主楼飞檐翘角,廊庑环绕,而蜗居在高资镇文化中心三楼的闻捷纪念馆想把所有的藏品全部展示出来都是奢望。难怪镇江作协主席王川感叹“这样两间小小的纪念室与那样一位伟大的诗人是不相配的。”镇江是历史文化名城,对于这样一位当代文学的大家,也必须给予他应有的重视和地位。

    

  闻捷主要作品

  《翻天覆地的人们》(歌剧)1949年,东北新华书店

  《天山牧歌》(诗歌)1956年,作家出版社 

  《东风催动黄河浪》(诗)1958年,敦煌文艺出版社

  《第一声春雷》(诗集)1958年,敦煌文艺出版社

  《我们遍插红旗》(诗集)与李季合著,1958年,敦煌文艺出版社 

  《祖国!光辉的十月》(诗集)1958年,作家出版社

  《复仇的火焰》(1—2部,诗)1959—1962年,作家出版社 

  《河西走廊行》(诗集)1959年,作家出版社 

  《生活的赞歌》(诗集)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花环》(诗集)与袁鹰合著,1963年,作家出版社 

  《非洲的火炬》(散文集)与袁鹰合著,196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闻捷诗选》 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原载镇江日报2013.3.1.)

                                    镇江闻捷纪念馆版权所有

馆址:镇江市高资街道水台村 网址:Http//www.wj1923.com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