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您当前位置 -> 怀念闻捷   

怀念闻捷同志

  杨文林 于辛田  曹杰 刘传坤 师日新

 

!你跳荡,你飞腾;

!你闪光,你纯净;

!你发热,你殷红;

你是无限灿烂的结晶。

这是闻捷同志的诗。火一样跳荡的诗,火一样飞腾的热情;闪光的才华,纯净的诗魂……。

一颗诗之星永远逝去了。一九七一年一月十三日,闻捷同志一一我国优秀的诗人,在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下,吞尽家破人亡的悲痛,含冤遗恨地离开了人间。我们哀思诗人已整整八年了。自一九六一年初,他告别生活、战斗了近四年的甘肃去上海工作,则已是十八年了。在他逝世前的十年间,我们时刻想念他,但却没有机会再见到他,我们只有通过书信向遥远的黄埔江畔,寄去对培养过我们的长师的问候,也只有从书信中把他寄回黄河之滨的热情,珍藏着贮满心胸。

记得,一九六二年初,他从上海寄来了正在创作的长诗《长江万里》的一章。当时,正做文艺编辑工作的我们,读着他那尽先寄给文艺刊物的激情奔放的诗篇,心里是多么高兴呵!我们仿佛在听着他向大江放歌,胸中也鼓起了风帆。在他那简短的附信里,充满对甘肃年轻的文艺作者们的期望;对甘肃文艺工作的牵记;对办好甘肃文艺刊物的叮咛。这不仅因为他名义上还是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的副主席,而是因为诗人的心本来就多期望、多牵记、多感情、多依恋

的啊!'在他即将离开兰州的那些日子里,我们再也难得听见他爽朗的笑声了,他仔细思考着,悉心地计划、安排着一段时间的工作,亲自与有关领导同志和作者商定,安排了刊物发表电影剧本《红河激浪》等作品。在作协的那幢旧式小楼上,留下他对甘肃人民,对甘肃文艺界同志们的依恋之情。"工作务必多请示省委",他嘱咐着,叮咛着。同志们却因他即将离开兰州而有些怅然若失。诗人的眼睛,虽然最能窥察别人的心灵,然而也最难隐藏自己的感情。他笑了……笑出了泪花:",我们终归要再见的……应该离兴呵!

是的,应该高兴网……闻捷同志终归要回故乡去呵。诗人一九二三年出生在江苏丹徒县,是喝扬子江的水长大的,诗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从黑暗的旧上海,走到了光明的延安。那时,他仅仅十八岁呵。此后,他一直是战士,是记者,而后是诗人。他抱着"新闻和诗都是激情的结晶"的信念,跟随西进大军的步伐,一直走到了天山。那时,还不懂得生活与诗的我们,是难以描绘诗人是以怎样炽燃的热情来歌颂新生活的。一支《天山牧歌》,使我们看见了诗的星河里,出现了一颗微笑的新星;我们也难以描绘,一支谱写过吐鲁番情歌的笔下,又怎样涌起《动荡的年代》的斗争风云。只是在他来甘肃以后, 从他对我们的言传身教中,我们才慢慢懂得了:他对党对领袖、对人民、对生活、对同志爱得深沉,因而.他那宽阔的胸脯里面,贮满了欢腾、跳跃、多彩的丰富诗情。他走遍天山南北,又跑遍河西走廊:他握过玉门油矿钻机的闸把,呼吸过甘南草原的风雪;在甘肃的大地上,到处印下他的足迹,回荡他的歌声。如今,他要回到江南的故乡去了,去谱写又一部《生活的赞歌》,我们是应该高兴的呵!虽然,我们舍不得他走。

稍稍能慰藉我们思念的,是他走后不久就寄来《长江万里》的选章和问候。读诗如见人,但不知怎的,思念却仍是无终无尽的长。而在文化大革命中,思念骤然又变成了担心。果然,张春桥,姚文元罪恶的黑手,伸向了闻捷同志。我们默默地想象着:我们的诗人,该怎样挺起他那宽阔的胸脯,横眉冷对那邪恶屠刀的威逼;他又将因此而会招来怎样的诬陷和横祸啊。当甘肃文联、作协、刊物都被"砸烂,我们也被扫地出门各自东西以后,即使在一起回忆诗人的音容笑貌来寄托思念的机会也很少了。但是,我们还是打问着,想念着。终于在"平安"的痴望中,我们得到了他含冤逝世的噩耗,悲愤、痛惜,泪水浸心。诗人才未尽,留下了对党的忠诚和蔼可亲对"四人帮"的仇恨悲逝了。

诗人逝世后的八年间,我们追悔莫及的,是我们有的同志在诗人悲逝的前几天本来可以见他一面,但却终于没有见到,这真是终身的憾事呵!那年一一一九七一年的一月初,我们有的同志由于偶然的机会路过上海,带着"去看望闯捷.就说我们想念他"的嘱托,在阴雨蒙蒙的上海街头寻访着,探问着:闻捷同志在哪里?经过"一月风暴"浩劫的上海,竟是那样的阴郁。"找闻捷?"

是的,找诗人,我们从遥远的兰州.带来了很多同志的想念和问候,很想看着他呀:没有料到回答竟是那样地令人失望:"闻捷……不知道在哪里。".我们的同志只有怀着悲楚的心情走出来.再到别处去寻访。这时,身后却忽然传来亲切的声音:“同志.等一等!“还是那位使人失望的同志追了上来,拉住了我们同志的手。悄声地告诉了闻捷同志在奉贤干校受审查, 指点了闻捷同志的住处:"新年放假探家,也许能见一面。“唉,那年月, 人们的心里竟至笼罩着恐怖的阴云。遗憾的是我们的同志竟忘记了问问那位同志的姓名, 就急切地奔向南京路,按他的指点,去找"一个游泳池斜对面的公寓楼',然后,跑上了楼梯......这就是诗人的家吗?蒙尘的书籍,零乱的衣物,冷清的没有人照料的家呵!一个十多岁的女孩,从屋角里投来惊疑的目光——这不是诗人的小女儿,皋兰山下度过幼年的小咏梅吗?当她听说兰州的同志来看爸爸时.欲笑的眼睛里却闪出莹莹的泪花:“爸爸好久没有回来了,新年也没有放假,拉练去了。”姐姐呢?一个在东北,一个在江西。那么,妈妈呢?这是不能问的.孩子的妈妈,几年前就遭受迫害而含冤离世了,我们的诗人已经没有了家。此刻.他身上背着沉重的诬陷,正走在泥泞的道路上……。见不到诗人,只有在一页纸上留下千言万语也难说尽的问候:"闻捷同志,还回兰州来吧……"我们的同志,也明白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哪里也不会有一个著名诗人安生的地方。然而他竟执信我们的诗人真的会回到兰州来,幻想迟早还会见到他,怅然离开了上海。几天后,又有同志路过上海,怀着同样渴念的心情去看望诗人,但得到的已是诗人含冤悲逝的消息。这些年来,一想起仿佛近在眼前,而却没有真切地见一面的闻捷同志,我们心里感到绞痛、负疚,我们竟没有能够在他极度痛苦的日子里,分担一点诗人的悲愤。

今天,在粉碎"四人帮"以后,文苑百花齐放,诗坛万木争春的欢乐时刻,我们甘肃的文艺作者,怎能不更加怀念闻捷同志。他和诗人李季同志一起于一九五七年来到兰州。一起筹建了作协.筹办了刊物,但他还是以长期从事的新闻工作为职业,把家安到《甘肃日报》社.以诗人的才华写通讯,以新闻工作者的敏感捕捉诗。诗人曾以记者的身份,一九五八年五月间,跟随来甘肃视察的朱总司令到河西走廊采访,和其他同志一起合写了《难忘的十五天》为总题的十五篇通讯、特写。"我以一个士兵的赤诚,向朱总挥手致敬.诗人以他对敬爱的朱总的热爱,在《朱总在河西》的组诗中.记下了朱总深刻的谈吐和慈祥的笑容。诗人对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海洋般的深情。我们怎能不想起诗人一九六0年全国文代会期间,怎样以肃然敬仰的心情,把毛主席和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文艺战士的那一天,当做最幸福的一天,象孩子般的激动,欢喜雀跃:"同志们,这是我们一生最幸福的一天!"诗人把这幸福的一天,化做深刻的思想,激荡的诗情。那天晚上,他激动得彻夜不眠,挥汗如雨,和李季同志写着他们关于诗歌创作的联合发言。他激动地挥着手:什么是诗?诗就是党的声音,毛主席的召唤,人民的心愿,生活的呐喊!怎能忘记,诗人对甘肃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倾注过多么巨大的热情呵!他不仅自己引吭高歌,而且热情指挥年轻诗作者的合唱,他和李季同志带头写了很多"报头诗",使诗歌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紧密结合了起来。一卷《河西走廊行》我们看见诗人多采的笔下,王铁人在井台上指挥高速钻进,当年的红军战士——-人民熟悉的石油部老部长那只空袖简在风雪中晃动;我们看见,腾格里风沙线上, 绿色长城留住了春天,阳关道上的莫高窟中,快乐的"飞天'在歌唱美好的今天……。怎能忘记, 他在年轻作者们的身上倾注的真挚热情。他那爽朗的笑声,平易近人的言谈,常使年轻作者反倒因自己的过于拘束而感到好笑。他为初学者改诗、推荐诗,特别对几位少数民族青年诗人,寄予热烈地期望:"写吧!写您东乡人民最激情的歌:唱吧,唱您草原上巍峨屹立的雪山。"诗人关心他们的创作,而且着手为,他们的诗作写评论。怎能忘记.他和李李同志一起,和同志们共同度过的那些日子啊。在生活暂时困难时期,有一段时间,他从报社移位到作协, 抓工作,抓生活。他自嘲地笑着说:“看来我们都不会抓生活。但无论如何,得想办法交涉点肉,而且要给工作重的同志以照顾。“他自己则和同志们一样;一碗白菜,两个馒头.吃得很香。在他的努力下?还真的买到了一些肉,大家就按他的叮咛“细水长流纱”, 隔十天半月,每人分很少一点,但十分公平。又怎能忘记,诗人那种对同志、对战友总是洋溢着深厚的情谊的品格。在兰州作协他和李季同志那种如兄如弟的革命情谊,给我们以深切地感染。他对事物喜欢发表评论,,在这种时候,诗人常常停下挥动的手势,把征询的目光.投向李季同志:"对还是不对?“他这种对战友洋溢着信赖、尊重的感情,常引起同志们会心的笑。 诗人留给我们的好思想、好作风是多么的多。然而却难以平抚我们心灵伤痛的,竟是在他离开兰州后的十八年间,没有能再见一面。

诗人哪,春天在召唤,我们听到了您的回应。在您写于一九六五年五月的最后一首诗《火颂》中,向敬爱的党呈现出熊熊烧燃的一团烈火“

今天我托起一粒火种,

走向炭窑,投入风洞;

!你辐射千道光芒,

来自一位巨人的手中。

 

!为生产,为劳动;

!为战斗,为革命;

!为祖国,为人民;

你是无往不胜的象征。

闻捷同志啊,我们悼您纯净的诗魂,愿您在火中永生。

 

原载《甘肃文艺》1979.2.

 

杨文林诗文集,作家出版社201110

杨文林(1931-)先后担任过《陇花》编辑、《甘肃文艺》、《飞天》总编辑,编审,甘肃省作家协会、甘肃省文联副主席

 

 


请输入文章内容

                                    镇江闻捷纪念馆版权所有

馆址:镇江市高资街道水台村 网址:Http//www.wj1923.com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