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您当前位置 -> 怀念闻捷   

 

三位近邻

一一闻捷、赵树理、张志民的生活片段

            胡德培

 

1959,我跨出校门,一脚踏入了文学圈里、作家群中,在中国作家协会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四十年,与众多作家相邻、相伴,有诸多生活交往与交谈。现略记与三位作家作邻居时各自的一些往事。

            闻捷:亲如家人

1960年国庆节前夕,我随中国作协的部分同志搬进和平里新盖成的宿舍楼,我住在1302号。门挨门的301号是著名诗人闻捷(原名赵文节)居住。302号是向阳的小两居,我住东侧一间,西侧一间是给闻捷的保姆和孩子住的,中间是公用的厨房。

我刚搬进房间,本来不多的东西还没有来得及收拾整齐,就有人来访了。多么招人喜欢的小西红柿圆脸,一对大眼睛的小姑娘,轻轻推开我虚掩着的房门,有点胆怯地抿笑着探头进屋。我即转身走过去,那门却又砰的一声合上了;等我顺手开门去看的时候,走廊里却只留下了啪啪啪跑开的脚步声。

一会儿,我的门又被推开了。小西红柿圆脸的小姑娘又来了。她身后还跟来一个稍高一点点的小姑娘,一看她俩的相貌,就知道这是一对亲姐妹。就这样,我和这对姐妹俩便第一次见面了。我把她俩迎进小屋,知道小姑娘刚三四岁,大一点的是她姐姐,都是闻捷的女儿。当时我只有二十三四岁,还很年轻,与小孩儿们自然亲近。很快,她们俩就成了我家的常客,以至她们的妈妈、闻捷的夫人几次来向我表示歉意,说孩子"老来你这里,打扰你了"

当时,全国文代会刚刚闭幕,我参加文代会工作也结束了。闻捷作为文代会代表,

200349日离开会场回到了家里。就在国庆节那天中午,闻捷夫妇俩亲自来敲开我的房门,说要请我到他们屋里去坐坐。我于是随他们去到301号的外间(客厅)。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知名作家的正式邀请到家做客。

闻捷当时三十多岁,比我稍高,显得很健壮,穿着一件普通的毛衣,热情地招呼着我。真如他的战友、也是著名诗人的李季所说:"热情的闻捷,像一团火。"他曾当过新闻记者,长期同群众接触,养成了善于与人交往的诚恳、平易的作风,热忱、谦和的态度,爽朗、直率的性格,常常不加修饰地显露出一颗真诚坦荡的赤子之心。他招呼我进屋,让我坐在一张小桌旁,立即给我沏上一杯茶,他也在桌子边坐下,与我很随便地拉开了家常。他知道我刚参加工作一年,单身一人在北京,立即邀请我当天就和他们家一起过节。这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良好的社会风气,

与人之间十分友好和融洽,尤其是在同志之间总是表现出亲密情谊的情况下,是很自然的事情。

一会儿,他夫人拿来两盘糖果、瓜子让我吃。后来闻捷从旁边拿来一瓶葡萄酒,我急忙阻止他开瓶,说我不会喝酒。但闻捷动作很快,两下就打开了瓶盖。他拿过玻璃杯子来,给我倒了半杯,并随口说着:"喝点葡萄酒,没有关系的。"看来他是诚心诚意的。他和他夫人已把我当成了亲密的邻居和同志,把我当成了他们两个小女儿的伙伴和朋友。虽然我们刚刚才作邻居不久。

然而,在我说来,开始心里还是有些不自然的。但在闻捷和他夫人亲切的待人、随和的言行中,使我很快放下心来,与闻捷及其夫人的谈笑中进餐,在两个可爱的小姑娘"叔叔、叔叔"的亲昵叫声中,我感到一种浓浓的亲情和款款的情谊笼罩着全身。

后来,我才知道,闻捷早已没有父母和亲戚。他是在革命队伍里长大成人的。他曾对人说过:"革命队伍就是我的家,革命的同志就像家里的亲兄弟。"

我和闻捷及其一家作为紧邻虽然时间不长,但他们待我如家人一般的情谊,一直暖暖的流荡在我的心中。

 

胡德培《文学缘——近半世纪我所接触的作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胡德培(1937)历任《文艺报》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新文学史料》杂志副主编、《当代》杂志常务副主编、编审。


 

                                    镇江闻捷纪念馆版权所有

馆址:镇江市高资街道水台村 网址:Http//www.wj1923.com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