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您当前位置 ->    

      著名诗人闻捷的沧桑人生

                                    华子



       著名诗人闻捷是丹徒高资石马乡巫岗村人,和著名画家巫惠渊同是一个村的。闻捷生于1923年6月,1971年1月吞吸煤气自杀,年仅48岁。现在的“闻捷纪念馆”就座落在丹徒高资镇,它是由我们镇江本地三位老人三年前筹资创办的。纪念馆虽不大,但却收藏了闻捷生前许多珍贵的原创版本,藏书以及许多著名作家的题词,题画和赠书。

       2010年10月23日,闻捷的三个女儿女婿分别从上海和山西赶来,看到自己父亲的照片和画像久久不能平静。闻捷一九二三年出生于江苏丹徒一个铁路职工家庭。因父亲早死,闻捷十四岁被迫退学,到南京一家煤球厂当学徒。抗日战争期间,闻捷加入左翼爱国阵线,在华中地区随一剧团游走四方。一九三八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年前往延安。四○年代他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并于陕甘宁边区《群众日报》任编辑和记者,同时从事文学创作,涉猎历史剧、秧歌剧、短篇小说等文类。 

       闻捷的文学生涯直到一九五二年才真正起步,其时,他担任新华通讯社新疆分社的社长。西北的山川地貌、异族风情深深感动诗人,并驱使他写下大量边疆题材的诗歌。这些诗作后来结集成册,题为《天山牧歌》(一九五六),昭示一位社会主义浪漫主义诗人的诞生。
  然而,闻捷并不满足田园牧歌的主题或民间歌谣似的风格。对他而言,诗必能为政治服务。理想的诗作可以同时驾驭抒情主义与社会主义,个人意志与党派命令。因此,闻捷在其名作〈河西走廊行〉中写道:
  我生活在这样的地方,
  每天迎着太阳放声歌唱;
  彷佛一只黎明的鸟,
  唱出人们的激情和理想。
  

    爱情的动力是诗人导向社会主义建设的引擎:
 

        去年的今天我就做了比较,
  我的幸福也在那天决定了,
  阿西尔已把我的心带走,
  带到乌鲁木齐发电厂去了。

       五○年代后期,随着政治斗争愈演愈烈,闻捷的诗歌也变得更为耸动。一九五九年后诗人所发表的作品内容如何,由其标题已可见一斑,如《我们遍插红旗》、《复仇的火焰》、《动荡的年代》、《叛乱的草原》等。因为这些诗作,闻捷被誉为大跃进运动的战鼓。
  与此同时,闻捷因为个性使然,逐步卷入权力斗争。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闻捷因为与上海文化沙皇张春桥素有嫌隙,沦为第一批被整肃的对象。一九六八年,闻捷被下放牛棚,接受隔离审查。其时他的妻子已跳楼自杀,三个女儿有两个志愿到东北落户。诗人待排的手稿《万里长江行》被查抄并永远丢失。而最可怕的命运还没有来。
  在闻捷生命最后的一章里,戴厚英扮演了关键角色。戴为安徽人,五○年代后期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进步学生。到了一九六○年,她已因拥毛的热情、煽动性的文字与辩才,成为上海左翼阵营的新星[29]。此际戴厚英最出名的行径是公开批判自己的老师,着名理论家钱谷融及其一九五七年发表的名文论《文学是人学》。然而这位毛派女战士的背景却有其缺陷:她的父亲在安徽老家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分子」;她的叔父被迫自杀。由于这一段家史,戴厚英终其一生无法成为共产党员。戴也有其脆弱、浪漫的一面。一九六一年,她不顾政治的考量,与原为同学的男友结婚。婚后因为工作分配故,夫妻一直分居两地;这段婚姻一九六八年以离婚告终。
  

        尽管闻捷之死对许多人来说已是一团迷雾,其复杂的“文本性”却要等到它成为文学题材,才真正浮现出来。我们的焦点便又转回戴厚英身上。得知闻捷的死讯,戴厚英悲痛欲绝。因为没有名分,戴甚至被拒绝参加诗人简单的火葬仪式。随后数年,戴意志消沉,屈从于张春桥的权力。文革后期,「四人帮」为在上海扩大文艺战线,又起用若干文人,戴厚英便身列其中。一九七八年春“四人帮”倒台一年多后,戴之友人高云因撰写闻捷诗论,邀她回忆往昔付诸文字。戴下笔却一发不能自已。她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的感情一下子调动起来,汹涌澎湃,不能自已。我躁动不安,时不时地自个儿流泪,不论在什么场合。我觉得我还有许多感情需要倾吐,那些练习簿容纳不下了。”为了纾解悲伤,也为了重探闻捷的死因,戴试着以虚构形式重写往事。这便是长篇小说《诗人之死》的由来。戴厚英仅用了两周的时间,即完成三十万字的初稿。二稿近五十万字,于一九七八年夏四十天内一蹴而成。
  《诗人之死》是文革后第一部触及文革暴行的长篇小说,但因政治干预,此书直到一九八二年才获准出版。

       诗人已死,小说家只是诗人迟来的悲悼者。当戴厚英力图想象那驱使闻捷自杀的乌托邦渴望时,她并无法复制那首长诗。无论怎样尝试,戴都只能以叙事形式,一种众声喧哗的文类,为闻捷招魂。正如向南在小说的尾声所称,《不尽长江滚滚流》不仅仅是诗人作品的标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写一部小说,它的总题目就是《不尽长江滚滚流》。”究其极,作为小说,《诗人之死》毕竟只写出了一个时代诗的不可为----也不能为----的寓言。
                                                                              2011.8.25
 

                                    镇江闻捷纪念馆版权所有

馆址:镇江市高资街道水台村 网址:Http//www.wj1923.com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