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
![]() |
悲欢离合忆知音 —纪念作家、诗人闻捷同志诞生80周年 沙昌文 闻捷同志于1971年1月13日遭万恶的"四人帮"迫害致死业已32载,如若健在已经八秩高龄了。 我比闻捷大8岁,是在一起长大的同窗好友。他家祖祖辈辈寄居在寒舍,前后长达数十载,因而笔者对他家的一切几乎了如指掌;有些情况至今还鲜为人知。 闻捷生前写作很多,谢世后全国各地的作家、诗人、新闻工作者,以及至亲好友,也写过不少文章散见于报刊。缅怀故知,笔者写的都是闻捷同志的家庭轶事。 我与闻捷在少年时代,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一对"宝贝"。曾记得某年冬天,北风凛冽,我俩走在街上,听到远处有哭声;于是追踪而去,只见一家店老板正在抽打学徒。闻捷不由分说冲进门去,理直气壮地责问他:"你为什么欺他?你为何要打人?"冷不防老板被斥责一番,自知理屈,倒也赔了不是,保证下次不打了。 闻捷真是好样的,从此往后,只要碰上不平事,总是挺身而出,站在最前面,爱打"抱不平飞一身傲骨不甘屈居人下,但对贫困之家体贴入微,虽然自家清贫还常常端点饭菜给人家。也许是闻捷从小早就养成秉正不阿的崇高品德和扶弱济贫;除暴安良的坚强意志;因而他日后的为人处世;光明磊落的浩然之气;终于酝酿他成长为一位不屈不挠的革命战士,在祖国的大地上写下不可磨灭的诗歌篇章。为真理,为人民,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掏尽心血! 闻捷在苦水中生;在苦水中长。家境十分贫寒。4岁丧父成了孤儿。但他宁可在寒风中煎熬经受冰霜考验,不愿向他人乞怜求助。隆冬季节风雪交力口,那年头,室温经常下降到零下10多度,他衣履单薄,手脚冻得发紫。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忍不住叫他放在我的胸前捂一回。仅仅这点小事,一晃过去多年,讵料1962年他返乡省亲,还忘不了向我致谢。 闻捷天资颖慧记忆力强。但有时也很顽皮。由于母教森严,所以读书要求上进,不敢疏忽懈怠。夜晚同我一起温课,乘便我督促他做作文;写大字;练珠算……。闻捷很虚心,学习又一丝不苟。 回忆少年的暑假生活,就是我们的"天下"了。每当夏日炎炎,我与闻捷约上三五知已,游泳在大河之中,"翻跟头"、"扎猛子“泼水为戏。残冬腊月,又经常 “捉迷藏”"跳绳索"、"踢毯子"'你追我赶嬉戏成趣.……。但岁月无惰,曾几何时,随着年齿的增长,我们对此也逐渐淡忘了。 当抗日战火烧遍祖国大地,英雄儿女纷纷走上街头,为抗日救亡运动到处奔波呼号声中,我和闻捷也按不住心头热血,积极地报名参加,投身于抗敌救亡阵线。后来,终因物价飞涨,遭受饥寒交迫的闻捷,万般无奈,不得不弃学就商,在南京当了徒工。由于战火迫近,这时的闻捷,不甘寄人篱下,他有远大的抱负,追求真理,遂依然决然地辞职而去。 闻捷"私奔"那年我已成家。在兵荒马乱中,我偷偷地送他,心情万分沉重。辛酸的眼泪,滴湿了衣襟。平时那种悠游自在,谈笑风生的乐趣完全消逝得荡然无存。我俩缓缓地走;细细地谈,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闻捷踪影全无,我还站在高处,呆若木鸡地睁着大眼遥望着前方。顷刻间心潮澎湃难以自己。确有"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之感。 再说,闻捷"出走"前夕,未向亲人话别;亦不允我转告。他义无返顾地,一步步向"大后方"走去。待到敌机狂轰滥炸,武汉吃紧,闻捷为拯救水深火热中的苦难同胞,随子然一身,辗转跋涉奔赴延安。 从此,闻捷音信杳断,长达12年之久。直到解放后的1949年仲秋,才从上海随六叔回乡,与四祖母、桂林二妹暨其他弟妹重逢叙旧,说不尽的悲欢离合;道不完的人世沧桑。无奈工作繁忙,仅在家中作短暂逗留旋即匆匆离去。万分遗憾的是:值此探亲期间,闻捷之生母、胞妹均于解放前夕(相隔仅20余日)随闻捷之妹婿飞往台湾,以致骨肉娘亲,天各一方,老死未能相见,人间悲剧,莫此为甚!! 岁月磋陀,眨眼又过了12年。闻捷于1961年岁末再度返回故里与亲人团聚。并于1962年担任丹徒县常委。察访民情,体验生活。 闻捷谱名巫之禄;乳名网子。参加革命后改名赵文节,常用笔名闻捷。诞生于1923年6月12日,衣胞之地郑州。祖籍丹徒县石马乡。由于阖家几代人居住在沪宁线高资镇,从此,该镇就变成闻捷的第二故乡。 闻捷的令尊巫惠生,在郑州某站任站长。不幸遭土匪绑架勒索,经亲友援助赎身。因惊吓过度患了精神分裂症。贤妻吴英华遭此大故,日夜悲切。为救夫君之命,竞仿古人"割股疗亲"之痴情,居然割下自己左臂上一块肌肉煎汤侍奉。终因回天乏术,不久与世长辞!晴天霹雳,万念俱灰,发誓一生茹素。但为孤儿弱女计,又不得不节哀顺变。在万般艰难无奈中,挺起腰杆,披星戴月,水陆兼程举家南下,投奔到丹徒县,栖身于高资婆母处。第因物价飞涨,生计所迫,闻捷之老母,每天替人家做点缝补"女红“,领着儿女苦度日光。开始手艺生疏'常把人家衣服做坏赔偿损失。可怜想不开要自寻短见。舍问闻讯乃耐心劝慰直到破涕为笑。 老人家朝朝暮暮"为他人作嫁衣裳",手艺逐渐灵活,以致裁剪得休,长短有度;所做衣服人夸人爱。"生活"也热乎起来。一般来说,春夏淡季,三口之家只能吃点稀的; 秋冬旺季,白天到人家干活, 晚上将"生活"带回家做,这时收入较宽,闻捷兄妹才能吃顿干饭。但寒冬腊月,老人家 赶"生活",一直要忙到夜静更深,可是入睡之后,双脚还未捂热天已大亮,只好急匆匆地又走了。抗战期间,闻捷不辞而别,使乃母朝思暮想,如痴如梦。以致精神恍惚,口艺语不断。每逢落日西坠,亲自爬上西墙梯顶,散开闻捷的衣裳,嘴里喊着闻捷的乳名:一一"网子!您在哪里?妈想死您呐,快回家吧!回家吧......!"喊完一阵,就嚎啕大哭,凄凉悲切的惨声,虽是铁石心肠,也会为 之掉泪!解放前夕,乃母带着万分悲痛绝望的心情,偕同女儿去了台湾,1951年忧虑成疾病逝异乡!正当山穷水尽之际,突然于1988年5月13日,闻捷的胞妹巫之风,终于在断绝40载音信之后,从台北给笔者写来亲笔信。并嘱托将附函火速转交她的哥哥一一巫之禄(闻捷)然而人世沧桑,她万万没有料到胞兄早就被万恶不赦的"四人帮"迫害致死,业已17载,骨肉分离竟成永诀,至今含恨千古! 为了让之凤女士早日归来,与三位侄女(闻捷之女)赵咏桔、咏苹、咏梅骨肉相逢,笔者积极主动地写了好多封信,发往北京、新疆、延安、汉口、甘肃、宁夏、青海、安徽、南京、镇江、上海等地,向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各地文联;新闻单位,作家协会等打听消息。经过一年多的奔走联系,后来在上海文联杜宣老人的鼎立协助下,终于得到可靠消息,笔者迫不及待地写信去台湾,告诉闻捷的妹妹,并约定日期,邀请她回乡探亲。同时,我还委托老伴周绮云,并请闻捷的二妹结伴,专程赶到上海迎接。 1989年4月24日,巫之风女士终于回到祖国大陆。首先将慈母吴英华的灵灰,安葬于上海市青浦县"归园公墓"。然后借同小女儿周庆玲大侄女咏桔、二侄女咏苹、回到阔别40年的高资家乡,我们全家老少热情欢迎,很乐意地接待留宿。并抽暇带领大家瞻仰闻捷故居,重温旧时情景。翌日,舍问几位亲人,又奉陪他们专程到南京,游览中山陵、长江大桥等名胜。遗憾的是闻捷早已作古,否则身历其境,该会多么欣慰?! 丹徒县委、县政府,暨各有关党政部门,于1993年11月3OH ,在镇江市召开声势浩大,极为隆重的《闻捷同志诞生70周年纪念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诗人、新闻工作者,以及文艺界的代表......济济一堂,不下数百余人。真是庄严肃穆盛况空前。笔者作为闻捷的世交、同窗好友,也荣幸地应邀与其桂林妹及闻捷的三位女儿和其他亲属,均参加了这次大会。并有缘与杜宣老人、雷霆、李祥春、王宁宇、章力挥、萝杰、戴厚英等同志暨江苏、甘肃等省市作协的负责同志,互相交谈,使我深受教育,获益匪浅。次日上午,笔者奉陪闻捷的二妹及三位女儿,到丹徒县石马乡巫岗村山麓,瞻仰了闻捷祖先的陵墓。 想当年闻捷惨死之后,遗下三位女儿,孤苦伶订,年纪还小。但她们有志气,继承先人之遗教,风刀霜剑,克服万般险阻,在艰难中搏斗;在痛苦中求生,还要应对纺狼当道。她们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再苦再累也不怕!她们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千锤百炼勇往直前。她们在苦难中诞生;在贫困里成长。清高的志气;顽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她们不愧是闻捷同志的好女儿! 如今,闻捷的三位"亲骨血",均已成家立业各得其所。并勤学苦练,孜孜不倦地在各自的岗位上悉心专研攀登高峰。几年前,笔者欣悉,闻捷的长女咏桔,出国深造。预期学成归来,对祖国的医务工作;对解放人类的疾苦,势必更有一番惊天动地的巨大贡献。倘若闻捷有知,定能含笑于九泉。 更令人兴奋的是:闻捷的胞妹偕同大女儿周庆莲,于1996年5月12日,再度回大陆探亲。笔者接获电告,及时赶往南京,与其重逢叙旧,互道7载离情。尔后,委托老伴专程陪伴赴沪,在旅途中相互攀谈解其寂寥。尤其能在申城与三位侄女?阖家团聚,重叙天伦之乐引以为慰。其时,之风女士虽已七秩古稀,但精力充沛谈吐爽朗。倘若闻捷健在,一时悲喜交集?势必感慨万千情不自禁。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闻捷同志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他的精神永在;他所播撒的革命火种,一直在熊熊烈火中愈烧愈旺;他激励后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断地发扬光大千秋万代! 只是万恶的"四人帮",对作家、诗人闻捷同志的残酷迫害,除了身败名裂,落得个"遗臭万年"的千古骂名外,还能捞到什么呢......?!
2003年6月12日第6次移易后写于高资镇闻捷故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