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您当前位置 -> 闻捷生平   

     闻捷的诗

 

《天山牧歌》

闻捷的《天山牧歌》却是柔和的,轻快的,好象明媚的自然风景一样使人愉悦。

       记载下各民族生活的变迁

       岂不就是讴歌人民的诗篇

《天山牧歌》的《序诗》这样说。作者的企图达到了。…我们读了其中的一些优美的抒情诗,却不由得不向往我们祖国的这些边疆地区的生活,不由得不喜爱居住在这些地区兄弟民族的人民,不由得不同情他们过去的苦难,并且衷心地为他们今天的和明天的幸福生活发出欢呼。

一发表就受到大家的请注意和喜爱。给人以新鲜感觉的景物和生活,柔和而又清新的抒情风格,很久在我们的诗歌里就不大出现的对青年男女们的爱情的描写,这些都是它的鲜明的特色。…《天山牧歌》显然是经过了更多的酝酿,更多的推敲和加工的。

                          —诗人、文学评论家 何其芳《诗歌欣赏》

我想,你要是写青年的爱情,至少要像《天山牧歌》那样赤裸裸地把人们心灵中的美反映出来,而且最好是十分警惕地注意不要与任何人的作品撞车。

                                       —诗人郭小川 1962

闻捷是唱着“吐鲁番情歌”、“果子沟山谣”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他的奠基之作《天山牧歌》的大部分是情歌。诗集雄辩地证明,闻捷是优美的抒情歌手。

解放后,爱情诗退化了,真的爱情诗绝迹了,倒是闻捷的《天山牧歌》的出现,人们终于饶有兴趣地发现了中国毕竟还有一位以极大精力致力于爱情写作的人。但是,不论是《吐鲁番情歌》还是《果子沟山谣》,这位爱情诗人没有一首是为自己写的。他还是专替别人做情诗的诗人。

——文学评论家 谢冕《共和国的星光》1983

其多方面的成就使之奠定了闻捷在诗坛的地位。

——文学评论家 潘旭澜《新中国文学辞典》1993

《天山牧歌》包括《吐鲁番情歌》、《博斯腾湖滨》、《果子沟山谣》等,在这些诗篇里,他以火一样的热情抒写了多姿多彩的兄弟民族的生活与斗争劳动与爱情,给人以清新明丽的感觉。

——文学评论家 炯《中华文学发展史》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12

诗集《天山牧歌》(1956)是闻捷抒情诗的代表作…这些诗风格清新、意境优美、语言质朴,热情描写了人们的劳动和爱情生活,是献给新疆各族人民的一曲多彩乐章,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和边疆各族人民的深情,也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激情,被称为“激情的赞歌”。

——吴秀明《当代中国文学五十年》2004

    其诗歌创作呈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化风格。这就是:抒情诗的细腻、纤巧、清新、明丽;叙事诗的壮阔气势、雄浑格调;大气隽永的史诗风格;浓郁的民族风俗画色彩和波俏幽趣的意境追求;以及整齐的音乐节律和民歌风格。

                         ——丁帆《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2004

    在闻捷的诗歌创作中,《天山牧歌》是他抒情诗领域中获得杰出艺术成就的代表作。这部诗集称得上是我国第一部真实表现边疆少数民族农牧生活的田园牧歌集。闻捷的《天山牧歌》热情地为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兄弟民族崭新的农牧生活歌唱,并以“牧歌”为诗集题名,表现出一种高度自觉的创新意识,从诗体和题材两个方面填补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空白。

                             ——颜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09

 

《复仇的火焰》

    1949年底,我率一兵团这支部队进疆,迅速占领了新疆全境,把红旗插遍天山南北,插到阿勒泰,插到帕米尔。……有个乌斯满匪帮到处流窜骚扰,搧动叛乱,给新疆各族人民特别是哈萨克族人民带来多大的危害呀。我就指挥部队,坚决剿匪平叛,穷追猛打,最后彻底歼灭。各族人民之所以扶老携幼,夹道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因为给他们铲除了祸害。

                       ——王震  转引自《伟业千秋王震和新疆》2001

    闻捷以《天山牧歌》的“温柔”和“缠绵”的抒情得到读者的喜爱。但《复仇的火焰》却是一部结构宏伟的作品,一部粗犷勇武的天山战歌。…我想,可以这样说,但《复仇的火焰》也许够得上称为一部史诗了。这不但由于它的内容,也由于它的格律。当然,主要是由于它的内容,它的历史内容。…这样多的人物,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在一片辽阔广大的土地上,展开了异常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这在我们的长诗创作中也是很少看到的。

                            ——报告文学家、诗人徐迟《诗与生活》 1959

写这样一部规模巨大、情节复杂和人物众多的叙事诗,是比写短小的抒情诗要求更多的才能和更大的艺术力量的。……这部长诗是造成了雄伟的感觉的。一个大的建筑已经在我们面前竖立起来……这样广阔的背景,这样复杂的斗争,这样有色彩的人民生活的描绘,好象是新诗的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作品。

                      ——诗人、文学评论家 何其芳《诗歌欣赏》 1983

《动荡的年代》塑造了劳动人民的多种多样的形象,描写了他们的精神世界——阶级觉悟和政治水平的提高。这些人物活动在富有地方色彩的典型环境中,使人物性格与背景和谐配合。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诗的意境有时像金鼓齐鸣,有时像繁弦急管,但整个说来,它的格调是高亢的,色彩是鲜艳的。

——文学家、编辑家、文化活动家  茅盾

《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1960

要是我们只看到《天山牧歌》,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闻捷。他不仅是优秀的抒情诗人,还是叙事诗创作的大家,他的叙事诗成就甚至超过了抒情诗。…总计一万多行的《复仇的火焰》一、二部,堪称当代叙事诗创作少有的宏伟殿堂。这里有他的才情,更有他的勤奋。

                           ——文学评论家 谢冤《共和国的星光》1983

在较为广阔的背景中,多方面、多线索而又浓墨重彩地表现复杂的矛盾斗争,情节曲折生动。…叙事中有抒情,抒情中有叙事。丰富的感情强化了作品的诗意。…其多方面的成功探索和突破,超越五、六十年代的其它叙事长诗,在这一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学评论家 潘旭澜《新中国文学辞典》1993

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则代表他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在新中国的叙事长诗中也属脍炙人口的卓越之作。…《复仇的火焰》是长达一万数千行的史诗,是闻捷诗歌创作的最重要的突进与收获,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具有突破性的重大意义。

把叙事与充满诗情画意的盎然诗味完美地结合起来,在散文化而有格律的句子中游刃有余地去表现复杂的社会生活,从而获得诗的整体艺术效果,这是《复仇的火焰》所达到的带有突破性的成就。

——文学评论家 炯《中华文学发展史》 200312

《复仇的火焰》用散文化而又有格律的句子表现了复杂的社会生活,描绘了壮丽的边疆风光。诗中对人物内心所作的心理描写也相当丰富和细腻。

——吴秀明《当代中国文学五十年》2004

《复仇的火焰》成功地抒写了“历史的真实”与人性的复杂,既描绘了充满民族风情的历史画卷的草原美景,又写出了哈萨克人觉醒的艰难历程。尤其是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充分体现了诗人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艺术功力。

                          ——丁帆《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2004

闻捷的诗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创一代诗风, 是新边塞诗的第一座里程碑,诗人无可争议地成为新边塞诗的奠基者。

                     ——夏冠洲 《新边塞诗的开拓者闻捷及其代表作》2007

    闻捷在当代诗坛上确立自己地位的另一力作,是他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这部长诗具有史诗气魄的巨型叙事诗,在当代新诗只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颜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09

   闻捷的《复仇的火焰,写的是新疆的故事,几卷本长诗,色彩绚丽,人物情节一新耳目,简直有普希金再世之感,他用诗的语言写长篇小说!

                            ——周涛《诗是要朗诵的》人民日报2012.10.31

 

《河西走廊行》

 

如果说,在《天山牧歌》和《水兵的心》那段时期,闻捷的诗,主要是以精致深情的力量扣人心弦,那么,在《河西走廊行》时期,他的诗,就以粗犷和豪迈的气势在冲激着读者了。……我们能够从《河西走廊行》诗集中,看到诗人往昔的精致和深情的美。但是,应当看到,从精致深情到粗犷豪迈,这对闻捷的诗来说,却显然是一种新的发展和变化,是一种具有深刻意义的发展和变化。这种发展与变化,是和整个时代气势分不开的,是和诗人自己在沸腾的战斗生活分不开的。

                    ——文学评论家 胡采 读闻捷诗选《生活的赞歌》1959

《河本走廊行》里的《朱总在河西》一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敦煌新八景》和《列车西去》是《河西走廊行》中另两组优秀诗作。

                          ——孙克恒《讴歌生活的美和诗意》1980

 

《东风催动黄河浪》

 

我该向你祝贺:《东风催动黄河浪》写得是成功的。如果说《天山牧歌》的基调是:清新活泼、轻松愉快,而且多少有些情意绵绵(自然,健康的多情,也是我们需要的)。

那么,在《东风催动黄河浪》里,变得粗犷豪迈、放声歌唱了。

                    ——马铁丁 读《东风催动黄河浪—给闻捷同志的一封信》

《张弛集》 作家出版社  195910

 

《祖国!光辉的十月!》

 

看完《祖国!光辉的十月!》,贯穿全集的仍是诗人那种强烈的炽热的感情,能唤起人一种新鲜美好的感情,更激起人对生活的热爱。我想,这也是诗集的最大成功之处吧。

                            ——宛青《读闻捷<祖国!光辉的十月!>1959/4

   

《长江万里》

    大江东去的雄放气势,曲折跌宕而又永不疲倦的航程,一泻千里,日夜奔涌,流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多灾多难,而又战斗不息的民族精神。长江,既有我们民族的特色,又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我要写部长诗,用五年或十年时间,写出一部《长江万里》!

                         ——诗人 闻捷,转引自周适 应天士《闻捷在家乡》1980

诗人放歌长江,实际上是在讴歌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赞美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发不屈不挠前进着的中国人民!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爱国主义激情和对人民深沉的热爱,构成了《长江万里》这部抒情诗的思想倾向。气势磅礴、大起大合的手笔,反复吟叹、铺陈排比的手法,又构成了《长江万里》这部抒情诗的艺术特色。

                               ——诗人 宁宇《长江的儿子》 19841

《长江万里》的构思,在内容上,以中国三千年浩荡起伏的历史为经线,以长江流域两岸百万平方公里山河变迁为纬线,打算交织成一部数万行抒情长诗。在诗艺手法上,闻捷作了大胆探索,运用自由体长短句,汪洋恣意,放歌长呤,大手笔来写长江,借华夏母亲河来歌唱三千年的中国,力图做到艺术手法的多样与丰富深厚的内容统一。

——诗人 宁宇《闻捷在上海》 20028

    (闻捷)怀着强烈而深厚的时代责任感,从一个古老民族的灿烂悠久的、充满了艰辛与苦难的历史旅程中,开掘出一种辽阔的奔突品质与令人重新奋发的战斗气概。这就是《长江万里》所体现的艺术力量—即使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这种力量仍然具有鼓舞人们振兴自己民族的美学价值。……可以说,在诗人的全部歌唱中,还没有涌现过这样激越高亢的诗情。

                           ——周政保《闻捷的诗歌艺术》19866

                                    镇江闻捷纪念馆版权所有

馆址:镇江市高资街道水台村 网址:Http//www.wj1923.com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