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
![]() |
论闻捷的短诗 潘旭澜 吴欢章 我生活在这样的地方, 每天迎着太阳放声歌唱, 仿佛一只黎明的鸟, 唱出人们的激情和理想. 一《河西走廊行》,《献辞》 . 建国以来,诗歌创作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成就.许多年青的诗人,在新的肘代里,开始了激情的歌唱;他们的刽作,丰富了我们的社会主义诗歌。闻捷同志就是这许多新的歌手中间的一个,而且是比较优秀的一个。 几年来,闻捷除了写出《哈萨克牧人夜送千里驹》、《东风催动黄河浪》、《动荡的年代》等长篇叙事诗外,还写了收在《天山牧歌》、《祖国!光辉的十月》、《第一声春雷》、《我们遍插枉旗》、《河西走廊行》里的许多短诗。这些短诗,是新时代、新生活的赞歌,其中,不少优秀的诗篇,以健康的、革命的思想感情,浓厚的时代气息,优美的意境,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闻捷是-个热情的歌手,他对生活充满深沉的爱和广泛的兴趣,他"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处处看到喷吐珍珠的源泉"。他的诗就象是敏感的琴弦,生活中的许许多多有意义的变化都在这里发出了回响,天山草原牧民的爱情和理想,东海岸边水兵的战斗生活,或是河西走廊人民大跃进的壮阔图景,都在他的诗篇里得到鲜明的反映.诗人笔下的新生活,总是充满着希望和欢欣,劳动和创造。他往往不是静止地、孤立地;描写现实,而是着力描绘生活中的变化和变化中的生活,并进而揭示出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变化和新的道德品质的成长。可以说,闻捷全部的诗作,是一支颂扬新中国人民美好崇高的心灵和朝霞般的生活的激情赞歌。值得特别提起的是,在大跃进的1958 年,为了配合党报宣传党的中心任务,闻捷还与另一位诗人李季一起,写了许多报头诗.这些诗热情洋溢,气势磅礴,及时地反映了大跃进的现实,发挥了一定的鼓舞人民、数育人民的战斗作用.甘肃一位领导同志对他们这些报头诗给以很高的评价。说它们是"诗的甘肃大事记",这种报头诗是待人努力使自己的创作同党的工作、同工农群众结合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些报头诗的写作显示出诗人高度的政治热情。 闻捷的爱情诗对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曾经有过一些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所谓爱情诗,当然是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的。然而闻捷的很多情歌与作者的其他题材的诗篇一样,也闪射着时代的光辉,这不仅因为诗人在表现爱情生活时,是把爱情与劳动紧密结合了起来,并且因为这些诗中所表现的爱情,没有丝毫旧时代的阴郁的暗影。在这些诗里,你所看到的爱情生活,是这样的健康、明朗和欢快。无论是苹果树下的小伙子,还是东湖边上的种瓜姑娘,他们的爱情生活都是如此美满和富有理想。因此可以看出,诗人所赞颂的爱情生活,是与我们的充满理想与希望、欢笑与歌声的生活和谐一致的,并且是这种时代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诗人在表现人的的爱情生活时,又不是只把目光局限在爱情生活本身,而是通过爱情生活的抒唱和微妙的恋爱心理的揭示,表现出人们的晶丽的灵魂和新时代的风貌,在《夜莺飞去了》、《姑娘》等诗中,诗人把爱情同青年人建设祖国的豪迈气概与热爱劳动的高尚感情紧紧融合在一起,在《种瓜姑娘》、《水渠边上》等诗中,诗人则抓取了姑娘们一刹那间的爱情心理活动,表瑰出人们的美丽的生活理想;而在《告诉我》和《爱情》等诗中,诗人则是把对忠贞的爱情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歌颂巧妙地交织了起来。在闻捷的诗里,爱情成了崇高理想和情操的姊妹。通过诗人富有魅力的情歌,使我们看到了新的生活、新的品质和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苏联诗人施企巴乔夫曾说:"爱情正象一首优美的歌曲,但这首歌却不容易谱写."由于闻捷在描写爱情时,充满了歌唱新人和新生活的火热激情,对于生活有细致的观察和比较深刻均理解,所以这支不容易谱写的歌,他竟写得如此成功,如此动人。 作为一个赢得众多读者喜爱的诗人,闻捷的作品为什么能够有象我们所感受到的 那样的魅力?闻捷的作品究竟有着一些什么独具的东西?这是值得我们加以探讨的。 闻捷的很多诗篇,不是直接的单纯的抒情,而是把火热的感情倾注在色采鲜明的形象中,这样就使得诗人的主观抒情与他所再现的生活画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老人》一诗,作者描写一位老人,在路上遇到一队装满树秧的牛车,当他看见树秧在太阳曝晒下已经有些发黄,就气呼呼地把赶车的人训斥了一顿,随后"他抖开自己那花红的被子,浸透渠水给树秧盖上"。乍一看来,诗人并没有公开出面直接发言,他只是把一幅生活图画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然而我们读了这首诗后,却不能不为老人那种崇高的共产主义品质所感动.很显然,这个作品中的形象并不是生活的冷漠的反映,而是奔涌着诗人激情的血液。在这里,崇高的思想与感性的形象得到了较好的结合,生动的外在形象与深刻的内心世界得到了较好的结合。而读者从这些美丽的形象中所触发、所引起的感情也就是诗人倾注在他的艺术形象中的感情,因此这种生活画面就能够产生作者与读者的感情交流。这种特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诗人一方面具有先进的思想和饱满的热情,一方面又具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感性知识,并且两者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同时,因为诗人的激情不是异常外露地奔流直泻,而是那么深沉、含蓄,就使这些诗篇具有浓烈的生活色采,蕴蓄着一般耐人体味的艺术魅力。 善于抓取生活中具有本质意义的、富有戏剧性的片断,去发掘生活的美和诗意,也是闻捷的艺术才能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他的许多诗中,动的现实,、动的心理状态,常常相互交织,构成巧妙曲折的情节.《降龙》一诗就是这样,这首诗以巧妙的构思,富于戏剧性的情节,生动的形象,歌颂了生活中的先进分子和人们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并且在情节的发展中,作者饶有风趣地通过一个百岁老人的形象,表现出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们思想上所起的巨大变化。闻捷这一类的诗,往往把抒情与叙事熔于一炉,以致我们很难严格区分出它们究竟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闻捷还善于把握最能表混新生活特征而又具有鲜明个性色采的心理活动去表现人们崇高美好的精神世界。《志愿》和《青杨》两首诗就很可以说明这一点。这两首诗写了两个姑娘的生活理想。蒙古姑娘林娜的志愿是终身做一个卫生员,"她将骑上智慧的白马,跑遍辽阔的和硕草原,让老爷爷们活到一百岁,把婴儿的喧闹接到人间。"而那位自幼生长在扬子江 边现在来到腾格里风沙线上的林业站的姑娘,却是在自己培植的青杨树苗上寄托着美好的理想:"她深信青杨能筑起千里风墙,因为太阳同样照耀南方和北方,她培植的不只是这排树苗,而是民勤人征服风沙的理想,"这两位姑娘的内心秘密是多么相似!她们都有着一颗渴望为人民服务的心,在她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新生活的折光,这是在新现实的土壤上成长起来的新人,但我们又可以看到,这两位姑娘的内心活动又是多么的不同,她们的心灵闪光完全带着各自的环境、职业的独特色采,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诗人又能相当细致地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把人们在特定境遇中的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这在他的许多情歌中都表现得很突出,例如《金色的麦田》、《赛马》等诗,诗人在表现青年男女在恋爱中的微妙的心理状态时, 是那么细腻、传神、恰到好处,又是那么风趣。不仅在情歌中如此,就是在其他题材的诗篇中也同样显示出诗人善于通过心灵的闪光去表现人物,让我们看看《政委和士兵》这首诗吧。过去的师政委和侦察兵,今天在玉门油矿以党委书器和钻工的新恣态出现,诗中以巧妙的安排,把过去与现在揉合在一起,把战士的光荣传统与当前的工作联结起来,通过党委书记与钻工的风趣有力的对话,极其准确细致地表现出两人的身分、习惯、心理和性格,并且显示出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他们一贯保持的旺盛的革命干劲。在这么短小的诗篇中,却创造出如此活龙鲜跳的人物形象,说明了诗人描写人物特定心理活动的不平常的才能。就是由于诗人这种善于细致地把握和表现人物崇高美丽的心灵奥秘的艺术特色,使得读者读了以后,觉得生活充满了美和诗意,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并且也使他的诗经得起咀嚼,意味无穷,使读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提高, 闻捷又是一个高明的风景画家。他善于用洗炼的笔触,创造出一幅幅色采绚丽的图画,读他的诗,就象是在自己的面前展开了一片广阔的色彩缤纷的天地,生活和自然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是那样婀娜多姿。请看诗人在《远眺》中所绘制的一幅博斯腾湖滨的油画: 天呵,更高更蓝, 草原呵,更绿更宽, 博斯腾湖边呵看不到边, 天连着水,水连着天; 肥美的牧草贴着地面, 金色的花朵开在上边, 湖风送来牧人的对唱, 羊群沐浴在阳光里面; 湖面上掠过雁群, 白天鹅飞上蓝天, 散布在湖滨的帐蓬, 飘起淡蓝的炊烟...... 这的确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不但使我们看到一幅迷人的画面,还使我俩感到跃动在画面里的新生活的脉搏。同时,由于诗人善于抓取富有民族、地方生活特征的细节的事物,因此他创造的图画很富于民族、地方的色采,不论是苹果散香、夜莺歌唱的天山草原,不论是渔火闪灼、螺号长呜的东海岸边,不论是黄沙滚滚、驼铃叮当的河西走廊,都具有各自的不能混淆的风貌。还应该看到,这些风景描写在闻捷的诗中,并不是消极的布景,它是诗人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衬托人物的美丽高大的形象、热烈而含蓄地赞美新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我们来看看《送别》一诗的结尾: 万依斯骑上青鬃马 奔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苏丽亚停立的地方, 山丹花开得更红更旺...... 很显然,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再现一下送别的具体情景,而是以明朗鲜丽的色彩,显现出万依斯和苏丽亚的美丽的形象,并且暗示生活的美好兴旺。我们再来看一下《麦田》的结尾: 朱总摘下一株麦穗, 把那饱满的麦粒数了一遍, 然后像老农那样熟练地估算--。 这块地至少亩产一千三! 恰巧摄影记者迎面走来, 朱总拉着社主任走进麦田, 他微笑着指点记者对准镜头, 背景是连绵的祁连雪山。 在这里诗人不但是以壮丽的自然来烘托朱总的雄伟形象,而且还隐含着对河西人民大跃进的热烈歌颂,不是吗?在终年积雪、气候严寒的祁连山旁边,麦子竞能亩产一千三,这是生活的多么大的变化!这里的景物描写,不仅是作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且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这短短的几行诗,能够具有那么广阔、深刻的内容。这不能不说是诗人概括生活的非凡才能的表现。在闻捷的诗里,还有许多由各地各民族的特定风习、传说、性格所组成的动人的风俗画。这些风俗不但富有动人的边疆的情调,而且也富有时代的气息。以上这一切,使闻捷的诗作具有了一种新时代牧歌的色采。 闻捷总是满腔热情地从现实的发展中去观察和表现生活,因此他的诗篇总是闪耀着理想的光辉。在《新村》这首诗里,诗人通过戈壁上出现的第一座新村,就已经预见到无数座新村将会跟踪出现,象千万颗星星撒满秋夜的长空。在 《人民的宣言》一诗中,诗人更以洪亮的声音,宣告了风沙漫天的河西走廊的灿烂前景: 烟囱和林带一同生长, 绿色的海洋上飘起黑烟。 村村户户严都是灯火灿烂,, 太阳永远留在人间。 这是明天生活的诗意的图画,是人民的理想,是必将到来的现实.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优秀的歌手,闻捷总是不倦地发掘普通劳动者和战士的心灵深处的美,不倦地发现和把握他们的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思想,给予艺术的集中和突出,用来激发和培养人们的共产主义的思想感情。他歌颂那刚"踏上大陆的边缘,就期待立即出航的命命"的水兵。他赞美那大风雪之夜"攀着圈栏陪伴惊恐的羊群"的哈萨克老牧人。热情扬他们的共产主义觉悟,"宣扬他们对祖国的无限忠献,这些普通战士和劳动者的高大的形象,象炬火一样照亮了读者的心!在大跃进的1958年,河西走廊人民意气风发,干劲冲天,向大漠黄沙展开了英勇的进攻,在这场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中,人们的勇敢豪迈的风格,美好高尚的心灵,在闻捷的诗里得到生动的表现: 民勤人笑指黄沙中的条条绿线, 说是要造出一架天下最大的弦琴; 英雄的豪语鼓动着英雄的心—— 苦战一春!让子孙永听春天的声音。 ——《林带上》 诗人对于革命发展中的现实有着比较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对于人们的共产主义思想感情有着较好的把握,所以他能够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充满激情地呼唤未来,这就使得他的诗作既准确地反映了现实,而又比现实更高、更美、更理想,因而它不但是革命现实主义的,而且也是革命浪漫主义的。这种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色,贯串着闻捷的大部分诗作。随着1958年的大跃进,他的诗篇中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是更加浓厚了,而且与革命现实主义有了更好的结合。 基于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闻捷的作品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总是微笑地、含情脉脉地凝视生活和抒写生活,这样就使他的作品镀上一层朝霞的颜色。譬如《古城晚眺》一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傍晚,我站在古城上眺望, 夕阳投来它最后的光芒, 仿佛从天外突然伸来一万只手, 给敦煌披上一件金色的大氅。 看啊,纵横的渠水泛着企光, 金色的果园环抱着金色的村庄, 在这金光闪闪的土地上, 金色的厂房正在不所地成长…… 看啊,村边上奔跑着金色的事辆, 田野里漫游着成群的金牛金羊, 在这金光闪闪的日子里, 人们敞开胸怀对唱金色的理想…… 千缕炊烟笔直地挂在天上, 大地渐渐地沉入朦胧的梦乡; 这时候万家灯火忽地齐明, 又给敦煌换上珍珠缀成的晚装。 敦煌,在过去的岁月里,给人们的印象是荒凉凄清的。漫天的风沙夹杂着几声驼铃和旅人的幽咽的歌声,就是古城的全部情景。然而今天,它却是那样色采绚丽金光灿烂。然而这并不是虚幻的想象,而恰恰是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崭新的气象,诗人洋溢于画面的革命乐观主义,给读者一种强有力的鼓舞,使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由于诗人在观察和表现生活时,是从具体的生活感受出发,从发现和把握生活的本质出发,从反映完整的生活画面出发,因而就形成了他的诗歌的一个很大特色:整体美.你如果摘出个别诗句,看来也许平淡无奇。但它所构成的意境却那么美,仿佛它们都安放在最确切的位置上。诗人往往能够通过好象不经心地自然倾泻出来的诗句,给我们勾勒出一幅浑天成的生活图画,这种作品的美是内在的、朴素的,然而这是"大巧之朴",是在丰沃的生活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富有生命力的花朵。构思新颖也是闻捷诗作的一个优点,他善于从新的角度、新的方面,以新的方式来表现生活。可以说,很多诗篇都有带入自己的独特的发现,譬如《晚霞》这首诗,诗人以晚霞的无穷变幻来影射和衬托牧人的美好的愿望和草原上幸福的生活,从而赋予常见的生活现象一种全新的境界,给人一种清新优美的感受。 闻捷一开始走上诗坛,就显露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天山牧歌》中的诗篇,大都是清新秀丽、含蓄幽默、带有浓厚的牧歌色采。到《祖国!光辉的十月》中,由于诗人力图更广阔地、更宏亮地、更多样地歌唱生活,风格趋于奔放.而在《河西走廊行》中,诗人的艺术风格又有了新的发展。由于诗人在这里反映的是河西走廊人民的大跃进,诗的形象与强烈的时代脉搏更紧密地联系着,与更富有战斗色采的思想内容结合着,因此这些诗篇就表现了一种新的特色:旋律急骤而又轻快,清丽之中透露出雄放,是牧歌而又带有战歌色采,不但带给读者感到生活的美,而且有一种召唤人们前进的鼓舞力量。 诗人为了更好地反映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在形式上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造。他的诗,有自由体,有民歌体。诗的分节有二、四式,有六、二式,有一、八式,也有整齐的二、二式和三、三式。但他运用得最多的却是四行一节,每行字数大致相近的有韵的诗体,即通常称之为"半格律体"的形式,看来,诗人驾驭这种形式颇为得心应手。这种诗歌形式,既有一定的格律,读起来音节铿锵,容易上口,又没有过于严格的拘束,有着宽广的发展前途。闻捷的诗歌无论在意境、表现手法和格律上都具有一定的民歌色调,新疆各兄弟民族的民歌和甘肃的"花儿",都对他的诗歌创作发生了影响。他的诗歌语言准确、洗炼,而且风趣、机智、富有表现力。 然而,闻捷的诗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点的。有的作品,譬如《天山牧歌》中的《葡萄戚熟了》、《赛马》等,如果时代气息更强烈一些,无疑地会有更大的光采。有的作品,还缺乏更新颖的构思,显得平淡了些,诗味不浓,譬如《祖国!光辉的十月》中的《红场》和《河西走廊行》中的《矿石》、《一粒麦子一片心》。还有个别作品,则有点空泛、概念化,如《祖国!光辉的十月》中的〈给社长》、《给记账员》,这种自己合任务的作品如果是诗人对党的政策有更深刻的理解,对飞跃前进的现实有更深刻的感受,不但 空泛和概念化的现象完全可以避免,而且有充分的可能写出鼓动性很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诗入的某些同样是为配合任务而写的优秀作品,就说明了这一点。以上这些虽然是闻捷诗中的次要的、个别的现象,但却说明,诗人应该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真严格地要求自己,锻炼自己。 闻捷的创作道路还只是个开端,但这是个良好的开端。只要诗人永远保持旺盛的革命激情,保持与生活、与工农群众的密切联系,可以相信,诗入就将在自己的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始的创作道路上永远胜利前进。诗人说得好,"路正长,然而我要奋勇地向前走去.'我们预祝闻捷同志在创作的征途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为我们朝霞般的些活,为我们的灿烂的理想,唱出更美好、更动听的赞歌。 《文学评论》1960年3期 潘旭澜(1932—2006)汉族,福建南安人。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顾问。 著有《艺术断想》、《潘旭澜文学评论 》.. 吴欢章 195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教研室主任及校、系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及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院学位委员会主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