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您当前位置 -> 作品评论   

兼得英雄花与含羞草之美者

——论闻捷的抒情短章

杨匡汉

 

在当代诗坛上,闻捷最初是唱着"吐鲁番情歌""果子沟山谣"出现在读者面前的。那是一九五五年。闻捷一出现就比较成熟。他的奠基之作《天山牧歌》集中而雄辩地说明,那些清新娟丽而富有鲜明的民族情调和浓郁的生活情趣的诗篇,朴质、优美,又如响遏行云,激起人们对于祖国边睡、对于时代生活、对于纯洁而崇高的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的心驰神往。自然,后来的创作实践也表明,闻捷不仅是优秀的抒情诗人,还具有写叙事诗的大手笔,同时又有争取全面发展的魄力。他的《复仇的火焰》第一、二部〈可惜第三部没有完成,原稿亦在动乱之年遭到洗劫〉是当代叙事诗少有的艺术殿堂之一,他的《我思念北京》是情发心底的政治性很强的乐章,他把《彩色的贝壳》之类的小诗写得那样精巧而感慨迤逦……但我总觉得得,若以诗人的才情论,以给一时代的诗歌提供新的美的品种与价值论,以作品自身艺术的完整性论,闻捷所托付时光老人的常青的生命留痕,依然是那些亮丽动人的抒情短章,尤其是那些充溢着劳动与爱情、希望与欢欣、创造与进取的牧笛。那确是迄今令人难以忘惰的人们美好的心灵和朝霞般的生活的赞歌。

在那些富有朝气和诗意的日子里,闻捷的视觉和感官处于灵敏而奋迅的状态。天山脚下闪光的青春,和硕草原奔放的活力,苹果树下萌动的爱情,涌进了诗人的房门。切都从这里开始了诗的创造。他看见马背上驮着一座山,确认那正是勇武的蒙古族青年的姿影,如果敌人胆敢来犯,这青年一定是出色的骑兵战斗员。他在熊熊的灶火旁边,会和牧人们乘着酒兴,纵谈各自比山还高比草原还宽的志愿。他在压弯了绿枝的果园里,听见那使姑娘的心跳失去节拍的歌声,便想到了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他望着带走迷人的歌声的夜莺飞向天边,相信它还会飞回来的,因为吐鲁番的葡萄甜、泉水清,姑娘美丽又多情。他会以在漫天风雪里监视着每一座山岗的边防战士的名义,轻轻地呼唤着故乡和心上人的名字。他会以慷慨好客的哈萨克主人的身份,邀请过往的朋友,夸说新时代牧民的富有和欢乐。自然,他也会从那把古老的三弦琴上,让老牧人把那首逝去了的悲凉的歌唱完,他更热情地歌颂着曾是大戈壁的旅人们空虚的梦境一一第一座树林,第一座新村,并急切地告诉每一个来者:"请相信你的眼睛,这不是戈壁上神奇的幻景,无数座新村将会跟踪出现,象千万颗星星撒满秋夜的长空!"

这就是闻捷的诗。这就是他在充满了青春精神的那个特殊的时空环境里所唱出的牧歌。那个"五十年代"的时空环境里兴旺和高扬的真实气氛,尽管于今可能被某些健忘者的记忆所淡化,或者为某些无知者的狂妄所不屑,但依然能唤起每一个过来的强者和智者内心的激情。诗的魅力从来不是超时空的。闻捷这些唱给令人神往的年代的诗之所以仍有魅力,就在于同产生它们的那个不可复返而又不可忘情的历史氛围的紧密联系。而这种联系的介体,不仅是身历其境的诗人自己,而只是以“这一个”嗓音展现并酿造着生活的诗人自己。

阅捷曾这样写道:

 

生活如同“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广阔、复杂而又多样。生活里有严峻的斗争,有光辉的劳动,也有缠绵的爱情。诗人既可抓住一面,单线写去;也可多方着手,错综写来。单线写去,固然如一泓山泉而清澈见底;错综写来,也能象峰峦重叠而层次分明。写斗争, 必然打上鲜明的阶级烙印,写劳动,自可突出劳动人民的本色;写爱情,也能反映时代的色彩,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都表达对于祖国的深情。人们的生活广阔、复杂而又多样,人们对于诗歌的爱好也必然同样如此。这就要求我们的诗人,双手捧出各具特色的鲜花,来美化我们的诗歌园地了。

一一〈红装素裹〉

 

如果说闻捷在煌煌长歌《复仇的火焰》中采取的是"错综写来"的格局,那么他的抒情短章,显然是用了"抓住一面,单线写去"的笔墨。不过,他奉献于人们的并非一般的、单色调的花朵,而是瑰丽的、色彩斑斓的鲜花。即便是"单线写去",也没有那种"高亢"到变成力竭声嘶的吼叫,或者"委婉"到琐琐屑屑的流弊。他会把英雄花表现得如含羞草那样朴质、平凡,也会把含羞草

表现得象英雄花那样火红、眩目。他是兼得于英雄花和含羞草之美的歌者。

这种"兼得",寄托了闻捷在崇高的领域里驰骋的胸襟。他无疑是把某些看来对立的特点揉和起来,形成了也在自己的抒情短章中独立的艺术风格。

在闻捷创造的世界中,美是崇高的理想和感情的文明的统一。这种统一感,使诗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总是希望孕育于汗水,爱情与纯洁相连,一样地闪射着时代的光辉;也确定了诗人面对所倾心和钟爱的抒情对象,总是着意以平凡写不平凡,以不平凡写平凡,追求""""相统一的艺术境界。

在诗人的抒情短章里,似乎没有出现叱吨风云的英雄。但是,正是那些长期被压在最底层的边疆各兄弟民族人民,在结束了象冬夜般的痛苦岁月以后,从精神上的屈辱中彻底解放出来,为了美好理想的实现而战斗着、劳动着、恋爱着,并且也认识到自己都应当直起腰来做大写的人。这就意味着,这些人是普通人,同时也是英雄。英雄一旦脱离平凡的事业就成不了大写的入。闻捷正是以敏捷的观察和奋迅的感受,从看似平平常常的生活场景中,抓住足以说明不平常的形象和意义的所在,在《斯拉阿江》一诗中,诗人选择了含羞草那种朴素、平凡的美,

那是多么眩人眼目的火一般的光彩,塞里木汗曾经生过九个孩子,但都在饥饿的日子里夭亡了。解放后,她的第十个孩子诞生了,人们除了争着要分给这个幸运儿一块好菜地、一块好果园,还争先恐后地给他起个好名字。好些个吉祥响亮的名字都不尽如人意,最后选定了"斯拉阿江"一一"建设"!这个名字是美的奇迹般的发现:

人们只向塞里木汗提出一个希望,

请她每天抱着孩子站在门旁;

人们耕耘归来叫一卢"斯拉阿江!"

据说:就给明天的劳动增添无比力量。

这构思,象草原上的露珠一样清新,却已没有了那种流云般的轻柔。“斯拉阿江”不仅表明一个婴儿的诞生,而且是一种崭新的生活、一代大写的新人的出现。同样,那首题为《啥兰村的使者》的诗,把我们带到一个独特的环境z三个维吾尔青年冒着严寒风雪,走了一天一夜来到县委会,受全衬人的嘱托,去要-个支部、三个党员("人们当时还不明白什也是支部,也不清楚怎样的人

才是党员;人们只有一个简单的信念一--得到这些,地要动!天要翻!")。县委书记只告诉这三个年轻的使者"一半答案",麦种要出穗,先得深深地播进麦田,火柴要发出光和熟,该燃起熊熊的火焰。于是一一-

.颗年轻的心忽然亮了,

好象那映着太阳的清泉;

他们又连夜赶回哈兰村,

县委书记的话四处传遍。

三个青年象二支火把,

点燃了全村人复仇的怒火;

三个青年象三架耧斗,

翻身的种子播造人们心田。

三年过去了,哈兰村实现了全村人的心愿,孕育出了这三个精壮的共产党人,也得到了"全盘答案"。这是一个庄严的题材,风雪和斗争充溢在闻捷精巧的构思和壮美的形象中;尽管如此,诗人的声音依然不是粗放的,而是通过朴质的精心镌刻,既平中见奇,又以奇制平,表现了兄弟民族人民对党的热爱,党在群众的生活和斗争中的作用,以及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诗人把雄和丽如水乳般地化在他对新的世界与新的人物的赞歌之中。

是的,一方面有非凡的崇高,一方面有平凡的朴质,这正是闻捷式的抒情。这是直接从草原般壮阔的生活的热浪里蒸发出来的诗,是一个个从浸透着汗水与春雨〈自然也有血泪与霜雪〉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平凡而又罕见的精神现象,他的每一件艺术精品是真实与崇高的美妙结合。《志愿》和《青杨》两首诗写了两个平凡的姑娘的生活理想。前者,蒙古族姑娘林娜的志愿是终身做一个卫生员:"她将骑上智慧的白马,跑遍辽阔的和硕草原,让老爷爷们活到一百岁,

把婴儿的喧闹接到人间",后者,那个来自扬子江畔的腾格里风沙线上林业站的姑娘,则和亲手培育的青杨树苗结了生死缘:

 

她深信青杨能筑起百里风墙,

因为太阳同样照耀南方和北方,

她培植的不只是几棵树苗,

而是民勤人征服风沙的理想。

 

这里燃烧着为人民服务、为信念而战的心。生活自然是被理想化了的,但理想反映的正是人们创造新生活的历史动向,因而也是真实的。创造者都是普通的含羞草,却又是火红的英雄花。闻捷要让入们坚信这一点,自己也用艺术去展现这一切。

闻捷的抒情短章体现了这种植根于现实生活而又超凡脱俗的气韵,然而,当他去采撷兼有含羞草和英雄花之美的奇葩时,他又往往不是静止、孤立地去摹拟现实,而是着力从动的现实、动的心理状态去把握生活,进而揭示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和新的道德观念的成长。在变异的生活中开拓一条通向美的心灵的道胳,闻捷无疑为此对当代诗歌艺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写有不少动情的恋歌。那不是墙上悬挂的琵琶,而是主人公们心灵深处颤动的琴弦。他不是对恋歌特别偏爱又故作多惰,实实在在是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里面,萌动和发展着高尚的道德和美好的情操。这样,在闻捷的恋歌中,爱情成了崇高思想和情操的姐妹,成了诗入对于人们内心世界进行窥探的一个窗口。

 

在莺飞向天边,

天边有秀丽的白桦林,

年轻人翻过天山,

那里是金色的石油城。

 

夜莺飞向天空,

回头张望另一只夜莺,

年轻人爬上油塔,

从彩霞中了望心上的人。

 

-一〈夜莺飞去了〉

 

飞去的夜莺带走迷人的歌声,去扑向壮丽的新生活。但夜莺还会飞回来的。当第二个春天降临时,年轻人将成为维吾尔第一代石油工人。他们的爱情和劳动相联结,不啻是我们时代新生活的折光.当爱情摆脱了金钱、权势、礼教等等桎梏而服从于神圣的劳动创造,才呈现其诚挚、纯洁和真正的辉煌。《爱情》写了这样一个姑娘:当她"在战斗中失去一只左手"的爱人回到家乡做了护路

队长,她的爱情仍和奶子一样洁白一一

 

他请求我把他忘记,

祝福我爱一个健全的人,

然而命运早已这样决定,

爱情已在我心中生根……

哪怕他失去了两只手,

我也要为他献出终生。

'

健全与残缺并不和谐,却又终生相依,其基因是以共同的劳动和共同的理想为最高选择标准,才产生献身的强烈欲望。闻捷赋予"坚贞"以崭新的内容与意义,展示了在爱情生活中熠熠闪光的东西-一同龄人健康、崇高的心灵的奥秘:爱情诚可贵,事业价更高。

闻捷弹拨人们心灵深处的琴弦,也自然不独情爱一弦。高尚和美好的心灵表现在生活的诸多领域。在处理其它题材时,诗人同样善于通过心灵的闪光去歌唱。《政委和士兵》中写的过去的师政委和侦瘦兵,如今在玉门油矿变易为党委书记和钻工.从一个战场到另一个战场,生活变了;战斗的姿态没有变,光荣的传统在发扬光大。书记与钻工那风趣的对话,准确、细致而有力地表现出两人的身份、习惯、心理和性格,以及他俩的特殊关系和旋风般的革命热情。闻捷笔下的海是迷人的,但更迷人的是《自海鸥之歌》。他从圣洁的白海鸥,引发出一个动人

的爱情故事,而白海鸥-一诗人心目中的波光,则化为水兵更为宽广的情怀:

 

我的水兵服和你的羽毛一样白,

我的爱情也象你那样纯真,

白海鸥啊!

我爱你怎能爱得不深沉?

 

不过,我不是把爱情献给一个人,

而是献给亿万的人民

和这碧蓝碧蓝的祖国大海啊!

我们是多么相同又多么不相同。

 

我每天在大海上航行,

追逐着一个波浪又一个波浪,

我询问祖国的大海:

“你生活得是否幸福、安宁?

 

诗人笔底的大海,并没有汹涌浪滔之势,相反是那么文静、肃穆。这是深沉的海洋。这是积淀着士兵特殊的不绝如缕的缱绻的海洋。那水深浪阔,那心灵的搏跳和战斗的激情,藏于文静、肃穆的后面。这自然成为闻捷传达诗美的一种方式。

闻捷的气质是热情爽朗的。他爱上了粗犷的北方和辽远的边疆,加上长期新闻工作的实践,养成了敏捷、情感炽烈的特性。但他是南方人,生长于水乡,为水月交辉的宁静与晶莹陶醉过,又和缪斯萍水相逢,如春雨如酥,润物无声。这样,无形中使他的诗格赋有一种灵动皎洁和粗扩豪迈、清光照人和雄浑包举互为滋补的色泽。它在闻捷堪称艺术品的抒情短章里,呈现为一种艺术形象的整体美,反映着兼有英雄花与含羞草的完整的生活画面,

别林斯基曾说:“文学作品应该是一个完整特殊的、整个的、自成一体的世界,其中一切部分都适合整体,而每个独立自在的部分一方面是自成一体的形象,一方面还为了整体、当作整体的必要部分而存在,助成了整体的形象.……在艺术底制作申,也必须没有任何不完整的、不足的或多余的东西,每个特征和每个形象都应该是必要的、恰当其位的。”(《别林斯基论文学》第206-207页〉歌德也指出过"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诚然,艺术的完整性涉及了极为广泛的内容,就闻捷的短诗而言,主要表现为诗人得心应手地驾驭笔下完满的"世界",勾勒了一幅浑然天成、浓淡相宜的生活图画,开放出一朵在丰沃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大巧之朴"的花朵,枝、叶、蕊都安在确切的位置上,鲜亮、清淡、华妙亦有各司其职的搭配。请看《晚霞》中那一溜金黄的,闻捷说:"该不是负重的骆驼队",那一团火红的,闻捷说:“该不是奋鬓长鸣的骏马”,那一片雪白的,闻捷说: "该不是驯良的羊群";那一块绛紫的,闻捷又说:"该不是肥胖的乳牛"。从骏马到乳牛,从腾空跃起到贴地缓行,同是一个"晚霞"装点着草原上五光十色、其妙无穷的黄昏。诗中摘不出警语奇句,好象漫不经心地倾泻而出,其实是诗人丰盛的精神灌注生气的结果。在诗人眼里,大地充满T-,因而人间天上也变得那么美妙、和谐。我们也更有理由喜爱那首《舞会结束以后》。短短八个诗节,截取的是青年生活中极富情趣的一个片断。舞会结束之后,年轻的琴师和鼓手争着向吐尔地汗姑娘求爱。姑娘一声不响,两个小伙子合计了一阵又慌忙追上:"你心里千万不必为难,三弦琴和手鼓由你挑选"。姑娘这才开了腔:

“你的鼓敲得真好,

年轻人听见就想尽情地跳;

你的琴弹得真好,

连夜莺都羞得不放高声叫。”

琴师和蚊手困惑地,笑了,

姑娘的心难以捉摸到;

"你到底爱琴还是爱鼓?

你难道没有做过比较?"

 

"去年的今天我就做了比较,

我的幸福也在那天决定了,

阿西尔已把我的心带走,

带到乌鲁木齐发电厂去了。"

"

这一抒写所表现的题材是具体而独特的,对展示诗的宗旨一一正确处理友谊和爱情的关系也是很得体的。闻捷对三个人物作了明智的选择,琴师的外向,鼓手的内蕴,姑娘的聪明而稳重,构成了艺术的协调。姑娘的心理表现得也颇有层次。那急促的旋律和淙淙的溪流,眉目皆活的动感和默不作声的静态,困惑的微笑和爽朗的表白,自有通往心灵的道路,造成内在的和谐统一。即以"姑娘"这一局部而言,形象也是自成一体的,她对友谊和爱情保持着适当的分寸,她又作为全诗的整体的必要部分存在着,助成了整体美的印象。

闻捷懂得在生活的原野上撷取诗的蓓

蕾。他的艺术实绩,应当归功于生活选择了

这位诗人,同时也归功于诗人按照诗的特殊规律去选择和"改造"生活。一九六一年春天,他以歌剧《刘三姐》为例证,表示自己对诗美的向往:"时代是一座立体的宝塔,它有自己的各个方面,它要求诗人运用各种类型的语言,从四面八方去烘托、渲染和表现。假如刘三姐从头到尾,一直用高亢的语言,唱着战斗之歌,而没有那些委婉、深沉和饶有情趣的劳动赞歌、爱情插曲,穿插其间,从中应和,那座时代的宝塔,也许便难以成为矗立于空间的立体物,甚至会变为画于纸上的平面图了。反之,作为体现时代精神的刘三姐,她的性格便失去依据,她所反映的时代便会变成一片迷漫的云雾,根本无从看到天空的颜色了。不见平川|,不显高山。如果没有多种类型语言相互的比较,那么高亢、委婉、豪迈、深沉等等概念,也将不复存在。各种类型语言的运用,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辅助的,在一个诗人如此,在一首诗歌中也是如此。"在那些完整的、和谐的、心灵的搏跳属于时代的回音的抒情作品里,闻捷正是通过雄与丽、壮与秀的相互辅助、交错运用而发出耀眼的光彩,坦坦荡荡又连连绵绵,洋洋洒洒又曲曲折折,终于铸成了自己的乐章。自然,象所有独得采声的诗人一样,他远没有把诗写尽,那个时代的历史内容尚有许多的事物他还尚未涉猎。就他已到达的视区和音域而言,也存在着探索者难兔的一些缺点、不足乃至失误。他向人们发出美和理想的呼唤,相对地忽视了思想的深度与活力。有些作品的主题与构思略嫌重复。有些作品未求炼意而显得空洞、浮泛。还有些应时之作.则歌颂了不该歌颂的东西,,诗人不是超时空的。上面的缺失,有些则未可苛求于闻捷,有些,则已有接过闻捷的诗之火炬的后来者们,正在继续探索的进程中加以克服。

不过,闻捷为我们留下的诗的财富告诉我们:那些从生活热浪里来的,和富于进取的美好的心灵建立了情感交流的,象吐鲁番的葡萄那么甜、象东海的蓝波那么透明的,就是诗的芽孢。那么,在诗这样一个崇高的领域里驰骋时,让我们热爱人民、拥抱生活吧,让我们做英雄花和含羞革的采撷者吧一一不不,就象闻捷那样让诗在天山下辽阔的草原上和人们一起成长吧,哪怕它还很质朴和稚嫩,毕竟因与泥土、活水为伴,会是茂密的春草,会是飞向天边的夜莺!

一九八三年岁末.北京

原载《当代作家评论》1984.2.

  杨匡汉笔名企吴。上海宝山人。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任内蒙古日报社记者、编辑,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教师。现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战士与诗人郭小川》(合作)、《艾青传论》(合作)、《诗美的奥秘》、《缪斯的空间》、《创作构思》、《诗美的积淀与选择》、《渔阳三叠》、《中国新诗学》等,并主编《扬子江与阿里山的对话》、《中国现代诗论》、《共和国文学五十年》、《中国文化中的台湾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经验》、《中国当代文学》等。作品曾获奖多项


请输入文章内容

                                    镇江闻捷纪念馆版权所有

馆址:镇江市高资街道水台村 网址:Http//www.wj1923.com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