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
![]() |
诗人郭小川与诗人闻捷的交往 艾舒 闻捷先生有记日记的习惯,但其日记已于文革中丢失。所以有关闻捷先生活动的情况就知之不多。 《闻捷研究》专集中,只有一篇郭小川先生与臧克家先生合写的评价闻捷先生诗的文章“沸腾的生活的诗”。(刊《文艺报》1956/3)至于闻捷先生与郭小先生有些什么交往,也就不得而知了。近读郭小川日记,书信,郭小川先生是著名的诗人,1955年10月到1962年10月,任中国作家协会的党组副书记。在郭小川的这些日记、书信中,记载了不少他与闻捷先生谈诗、交往的经过,虽然笔墨并不多,但却弥足珍贵。 1957年,闻捷从新华通讯社新疆分社调入中国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调入北京工作,肯定遇到待遇问题、住房问题、子女上学等问题。这些问题,在郭小川的日记中均有所记载: “三时去接李季、闻捷”( 1957.1.22)这是否就是闻捷刚从新疆调回北京的时间。 “谈闻捷的待遇问题”(1957.2.27) “晚饭后,陈笑雨、华山、赵文杰(闻捷)突然来到,先谈他们的房子问题,以后又愉快地谈起文学来。过了一个很愉快的夜晚。华山、闻捷两人准备一起到三门峡,然后沿黄河跑四年,在四年中先写短东西,然后再写大东西。”(1957.4.1) 华山是著名的记者。陈笑雨是作家。 “华山、闻捷又来,谈他们的房子问题”(1957.4.2) “华山、文节(闻捷)回来,与笑雨一起跟他们在菜根香吃了饭。(1957.8.28) “应诗刊之邀到王府井大街东来顺吃饭,到徐迟、李季、蔡其矫、金近、沙鸥、闻捷等诗人”(1957.1.25) 1959年,闻捷开始写酝酿八年之久的长诗《复仇的火焰》。1—2月,闻捷尚在兰州写作。闻捷调回北京,也就是3、4月份的事情。从4月初起,郭小川的日记中有关闻捷的记录明显多了起来: “给闻捷的孩子办学校事同张僖商量了一下”(1959.4.3) “闻捷来,谈了一阵” (1959.4.7) “近十二时,闻捷突然来了,陪他谈了一下” (1959.6.9) “十一时前回来,闻捷来,谈了诗” (1959.6.10) “晚上,又跟闻捷一起去看梅兰芳的《穆桂英挂帅》。动人得很!十时多看毕,与闻捷等步行回来,已十一时。” (1959.6.14)在回忆闻捷的文章中有人提及过闻捷喜看戏,这里又是一条记录。 “与闻捷谈了一会” (1959.6.15) “回来,与闻捷略谈” (1959.6.16) “与李季、闻捷、小为一起扯了一会,一下就到午饭时间了” (1959.6.18) “《人民文学》的两同志来找闻捷” (1959.6.19) “九时,与华山、闻捷同到新华社穆青处” (1959.6.20) “早七时起,把华山、闻捷送走。他们到北戴河去。”(1959.6.24), 郭小川1959年六月份的日记中先后有9次记下了他到了与闻捷谈诗、谈话、看戏,可见两人交往之多、之频繁。 “六时,赶到王震同志处,……闻捷来了,谈了一阵创作。”(1959.7.10)这是闻捷先生与王震相识、并在一起的一条珍贵记录,也可见闻捷先生与王震是相当熟悉的。以前只知道闻捷与王震相识,随王震进新疆、王震曾写信向闻捷先生要过《复仇的火焰》一书、听说闻捷不幸去世后连称可惜、为闻捷先生的平反及子女工作安排做了工作等,但一直没有看到过这方面直接记载。也曾在王震的好几本传中也找过,也未能找到。这次能在郭小川的日记中找到方面的真实记载,不能不说是闻捷研究的新收获。 “七时起,与闻捷谈了一阵” “与闻捷、徐迟谈了一会,徐迟是来约闻捷的诗稿的。”、“晚上,与亚凡、闻捷谈了一下,又与闻捷谈” (1959.7.11)这一天中,郭小川先生就与闻捷先生先后谈了三次。 《闻捷研究》上有闻捷发表的访问保加利亚的一组诗: “友谊的花朵“(《人民日报》1959.9.7) “多瑙河畔的黄昏”(《人民日报》1959.9.9) “多瑙河上”(《北京日报》1959.9.9) “访保加利亚诗抄两首”(《光明日报》1959.9.9) “芭蕾舞观后”(《光明日报》195910.5)) 但由于刊登有闻捷诗作的报纸目前还未能收集,所以闻捷出访保加利亚的具体情况有所不知。《闻捷全集》第3卷收录有“友谊的花朵“(1959.8.8于多瑙河之维定)“到多瑙河去”(1959.8.7于多瑙河畔)“多瑙河畔的黄昏”(1959.8.8于多瑙河之维定)“多瑙河上”(1959.8.11于季米特洛夫号客轮)“斯大林水库”(1959.8.28于索非亚)“芭蕾舞观后”(1959年)六首诗。由此可见,这六首诗是写于出访保加利亚期间的。 闻捷的传略上只提到过闻捷出访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而对出访保加利亚却未曾提及。“十八号,闻捷出国” (1959.7.13)“闻捷回国,给他们传达了一次。” (1959.9.4—9.14)郭小川的这两则日记,记录了闻捷到保加利亚出访的事。 “闻捷等来谈” (1960.5.2) “与闻捷谈诗” (1962.1.23) “上午,与闻捷谈创作” (1962.1.28)诗人与诗人在一起,总是谈诗谈创作。 “上午,送闻捷去上海。”(1962.5.28)闻捷后调上海作家协会,可能这次闻捷去上海只是先去报个到。 “晚为闻捷饯行” (1962.7.18)这一次,估计闻捷不日就要离开北京到上海工作去了。在郭小川的日记中,既有接闻捷、又有送闻捷,还有为闻捷饯行,仅此可见,郭小川先生与闻捷先生的友情的不一般了。 1663年3月中旬,郭小川到上海出差,在郭小川的日记中,就有了下面几条记录: “晚饭后,又给闻捷送了东西” (1963.3.20)至于郭小川先生给闻捷先生送了什么东西,日记中倒没有提及。但在郭小川1963.4.4在上海时写给他爱人杜惠的信中却提到了给闻捷送了什么东西“我曾用你的名义给闻捷和杜芳梅送来了炸花生和铜锅,现闻捷已到北京开会,见面时,请承认是你的主意。当然,也可以一笑置之。”从送东西这件小事上,也可以反映出诗人之间真挚的友谊。 “谈到十时多,回来后,与闻捷通了电话,怎样也睡不着了。”(1963.3.28) “近九时,闻捷来,谈了一阵子,一同到绵江,看敬之和王胡,在那里吃了午饭。又谈到一时始回” (1962.3.29)“敬之”是指贺敬之先生,“王胡”是指王震先生。(王胡子的略称)这又是一则闻捷先生与王震先生交往的记录。 “晚饭后,与敬之到闻捷处,听他关于文艺工作会议的传达。”(1963.4.21) 笔者所读到的郭小川日记是《郭小川全集》中的第9、10两卷,据了解,《郭小川全集》第8卷也是日记卷(1944-1956),想来其中还会有一些郭小川先生与闻捷先生交往的记录。如果闻捷先生的日记还在的话,我想,里面一定也会有相应的记载。 2011年12月,笔者从江苏大学图书馆借到了《郭小川全集》第8卷。果然有几条有关闻捷先生的记载。 “八时半回到家,读了阮章竞的诗《金色的海螺》,好极了,闻捷的诗也好,感到得蕙君都哭了。”(1955.11.8) 还有两篇日记,分别提到了诗人们的两次聚会。 “五时半,与袁勃、闻捷一齐到东来顺,参加臧克家的请客,吃了一顿羊肉。”(1956.11.26)、 “六时到艾青处吃饭。到了十几位诗人。有冯至、何其芳、卞之琳、罗大冈、公刘、沙鸥、徐迟、闻捷、邵燕祥、臧克家、吴视、袁水拍、吕剑等人,说了很多笑话,……九时半回。”(1956.12.25)这次聚会的诗人,几乎全是著名诗人,只是现在大多已经离世了。 通过郭小川的日记,书信,了解到与闻捷相处、相熟悉的作家还不少,只不过现在尚健在的作家、记者已经越来越少了,这无疑增加了闻捷史料收集的难度。 在《郭小川全集》7(书信)卷中,1962年1月15日,有郭小川写给诗人晓雪的信,郭在信中写道“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把民歌的优美的新风带进了诗坛,闻捷则打开了少数民族少年男女的心灵的窗子,……贺敬之在运用古典诗词描写新生活上面获得了突出的成绩。……我想,你要是写青年的爱情,至少要像《天山牧歌》那样赤裸裸地把人们心灵中的美反映出来,而且最好是十分警惕地注意不要与任何人的作品‘撞车’。”算得上是郭小川对闻捷的评价了。
2010.3.26.-2012.2.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