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您当前位置 -> 作品评论   

正文文章标题


发布时间:2013年3月25日 15时43分

一篇有特色的特写

 

  

 

近来报刊上出现了大量的以先进生产者的真实事迹为题材的纪录性的特写。这种忠实地严格地描写具体的人物、具体的事迹的特写,是特写这个宝库中的一件重要武器;它有它自己特殊的战斗性能,因此我们需要提倡、发展这种特写。我认为,闻捷的"布沙热,我要为你唱一支歌"(发表于一九五六年五月十四曰"人民日报",就是这类特写中比较好的一篇。

读完闻捷的这篇洋溢着热情的特写,我的心长久地、长久地不能平静下来。它和同类题材的有些特写比较起来,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不是枯燥地罗列一堆生活现象,不是停留在平铺直叙地介绍先进人物的事迹上,而是选择了主人公生活历程中几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并且通过一些生动的细节和独特的心理状态的刻画而麦现出来的。

当十六岁的布沙热要离开喀什噶尔家乡进"七一"纺织厂的时候,她面对着妈妈泪花打转的眼眶和怀着期望殷切的叮咛“"你要好好学本事啊!织出布来.也好叫妈妈穿一穿",含着泪笑了。这个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不只是使我们体验到她们母女之间那种很自然、很深沉的惜别的感情,而且使我们感受到她们对劳动的渴望和热爱,对新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怀着喜悦和坚定的信心。看了这个母女惜别的场景,刻在我们记忆里的不是衷伤和苦痛,而是希望和力量。

当布沙热第一次走进工厂车间,在精致的纺织机器面前.感到惊异和新奇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理解这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姑娘的心情。当布沙热因为顾虑不能很快地掌握机器而一连好几个夜晚不能安眠的时候,当她发现了细纱断头,低声地对自己说:"布沙热!安静一点,安静一点"的时候,我们强烈地感觉到,一个生活在伟大时代的维吾尔族姑娘是怀着多么炽烈的生活热情和多么顽强的战斗意志。

当我仍听到布沙热对一个年纪比她更轻、因为贪玩而旷工的维吾尔族女工说:"我们维吾尔人第一次;有了纺织厂,我们在这个厂子里工作,不能毁坏了维吾尔姑娘的名声"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布沙热在新的生活的哺育下茁壮地成长起来.我们不能不为她的迅速成长而高兴。她讲这句话的时候,站得是那么高,仿佛是代表一个只族在发言,具有那么崇高的民族自靠心。作者选择了这个情节,用这句话本身所具有的全部力量打动了读者的心坎,使读者从感情上热爱维吾尔民族,深信维吾尔族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维吾尔族的人民是有志气、有才干的人民,这个民族一定会对我们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更多的杰出的贡献。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一些动人的、富有特征意义的情节,勾划出了一个原来什么也不懂的姑娘成长为先进生产者的过程。

这篇作品有着浓郁的抒情风格。我们在作者的"吐鲁番情歌"等优美的诗篇里领略过的对劳动的热烈赞美、对兄弟民族的深挚的爱,在这篇特写里又一次地感受到了,作者不是冷淡地记录事实材料,而是充满热情地描述着新的事物,从这篇特写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作者是真正被他的访问对象所激动了。他对维吾尔族第一批纺织女工的诞生和成长感到深深的喜悦.他敞开了自己的胸怀,热情地诉说着使自己激动的事物,情不自禁地歌唱起来。这种热烈的歌颂,使得这篇特写具有抒情的风格和诗意。

作者在处理材料的方法上、在结构上、在语言上也是不落俗套的。他把他和自己所敬爱的-位将军曾一同参观过"七一"棉纺织厂作为特写的开始,就相当巧妙和引人入胜。作品的语言也优美和富有节奏,不是枯燥、生硬的"新闻语言"。我们读起来感到很舒快、很和谐,如同喝着一杯甜蜜清凉的果汁一样,

舒霈。文学评论家。江苏丹阳人。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历任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秘书、创作联络部主任、书记处书记。

 


请输入文章内容

                                    镇江闻捷纪念馆版权所有

馆址:镇江市高资街道水台村 网址:Http//www.wj1923.com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