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
![]() |
我见到的诗人闻捷 丁白文 一九六二年,诗人闻捷来丹徒县体验生活,立主担任中共丹徒县委常委。闻捷同志是全国著名诗人。他到了丹徒县,引起了镇江市文艺界同志的关注。当时,我是镇江日报《金山》文艺副刊的编辑。我们副刊的部分业余作者,纷纷跑来找我。有的想让我转送些稿件请闻捷同志指教,有的提出请他谈谈全国文艺界的情况,请他谈谈创作体会、经验,最好能讲几课,我自己亦觉得这确是我们学习的良好机会,就决定去拜访一下诗人。 当时,闻捷同志住在水陆寺巷丹徒县招待所现在是一区三楼的一间朝南的房间里。陪同我去的市文化馆的一位同志,把我介绍给闻捷,闻捷同志表示欢迎,请我们坐下来。闯捷同志是位大诗人,听说是十二级的高干,我去时,是颇为胆怯的,表现很拘束,但是,见了面之后,顾虑很快就消除了.闻捷同志很热情、随和,没有大作家、大干部的架子。我向闻捷同志转达了《金山》副刊作者的问候和要求。他笑笑说,我到丹徒来是深入生活,向群众学习吸取营养的。全国文艺界的情况,报刊上都有介绍,我讲也只能是重复,没有什么新鲜的。至于我个人,虽然发表了一些作 品,谈不上什么经验。闻捷同志很谦虚,不想谈。因为初次见面,我也不便坚持,话题不知不觉地转到镇江市的风情习俗和各胜古迹。我把自己知道的向他介绍了一些,但很肤浅、很不完整。我告诉他,镇江医专有个教师叫姚荷生,他写了一本书叫《镇江名胜古迹》,对镇江的名胜和山林有较详细的介绍。他问:"新华书店有这本书?"我说,已绝版了,书店买不到,我家里倒有一本。他听了很高兴:“能否 借给我看一下?"我一口答应。 第二天,我把姚荷生著的《镇江名胜古迹》一书送到闻捷同志那里。他见到书,拿来就翻阅,连声说:“好!好!"。一回生,二回熟,这天,我们谈得比第一次见前时随便多了。我趁机向他约稿,请他为《金山》副刊写诗。我把要求提出来了,心里却忐忑不安,很没有把握。我想闻捷同志是个大诗人,他肯为我们小报小副刊写稿吗?我两眼凝视着闻捷同志,看他表情,等他答复。那知,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闻捷同志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他说:"我写了诗,就给你。" 闻捷同志说到做到,决不是应付了事。一九六三年一月十七日,闻捷同志叫人送给我一首他新写的诗,题目叫:《我的发言》,副题是:"朗诵于中共丹徒县第三次代表大会",那时,中共丹徒县正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闻捷同志作为中共丹徒县委常委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朗诵这首诗代发言。他在发言中,深深感谢家乡人民对他的信任和期望,抒发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歌唱了家乡人民战胜自然灾害取得的新胜利。他的诗不算长,但感情真挚,颇令人感动。 诗稿送来的第三天,即一九六三年一月二十日,《金山》副刊发表了闻捷同志的诗。诗发表后,我又去拜访闻捷同志,一来感谢他对我们副刊的关心和支持,同时,把稿酬送给他。为了发给他稿酬,我还确实费了一番心思。先是考虑要不要发,决定发以后,又考虑发多少?按照我们那时副刊稿酬标准,一首诗,不论长短,都是一元。闻捷同志的诗.如果亦按这个标准发给一元钱,那太少了,贬低了这首诗的价值。后来决定发四元钱稿费,为什么发四元呢?闻捷同志的诗共四节,一节一元,共四元。这数字,现在看起来,太微不足道了,但和当时《金山》副刊的稿酬比较,已经是特殊的了。 我把稿酬交给闻捷同志时,闻捷同志不肯收。他说,这是会上发言,不是作品。我说,在我们报纸上发表了就是作品,我们就得给报酬,你不拿就嫌我们发少了。他呵呵笑了起来。接着他告诉我,他可能不久要暂时离开丹徒,以后再来。《镇江名胜古迹》这本书还要再翻翻,不能就还给我。我告诉他,你如果需要就留下吧!以后,闻捷同志离开丹徒时.把这本书带走了。 事情巳过去二十三年了,想起来还历历在目,闻捷同志已在文革中不幸逝世,写此短文,表示对他的怀念。 正文文章标题 发布时间:2013年3月25日 16时44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