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
![]() |
怀念我们的好爸爸—闻捷 赵咏桔 赵咏苹 赵咏梅 八年前,爸爸在"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下,含恨离开了我们。我们三个在新中国诞生、成长的女孩子.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因为"四人帮"的迫害使妈妈更早地离开了我们.八年,这是多么漫长的岁月啊!这一段岁月给我们留下的记忆,我们害怕去回想。但是又怎么能不想呢?在这一段岁月里,我们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失去了童年的欢愉,失去了一切……失去,失去,不断地失去,我们就是在这样的不断“失去”中长大的!无穷无尽的忧患和痛苦伴随着我们,也滋养着我们,我们终于长大成人了! 这样的生活,我们怎么能够忘记,又怎么应该忘记呢?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四人帮"夺去了我们爸爸的生命.连骨灰也没有留下。他们是想用这种毁尸灭迹的办法把我们的好爸爸,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诗人闻捷,从这个地球上,从我们的心里彻底抹去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还开除了爸爸的党籍,在爸爸被逼死以后啊!他们确确实实不择手段地夺去了爸爸的一切,也剥夺了我们的一切。但是.人的心是夺不去的。人民没有忘记诗人闻捷.我们更不会忘记我们的好爸爸。无论处境多么艰苦,不论敌人对我们进行怎样的威胁和迫害,我们对爸爸的热爱和信任都没有减去一分一毫,我们永远怀念着他。 爸爸死后不久,我们的住房就被没收了。我们被扫地出门。从此,我们的家庭完全被毁坏了。当时咏桔、咏苹远在边疆,年仅十五岁的小妹,无处存身,只能寄居在姐姐的同学家里。咏桔和咏苹为了给妹妹争取一个立足之地.跑了多少路,说了多少话啊!总算答应了给一个九平方米的亭子间。据说这已经是最大的照顾了,是按"华侨标准"给我们分配住房了。我们就在那几平方米的亭子间里安下了家。我们姐妹三人只能并排横躺在一张大床上,每人头下要摆一张方凳才能勉强伸开身子。我们蜷曲在九平方米的天地里,但是心里却象大海一样翻腾着波涛!我们思念着亲爱的爸爸。"四人帮”及其爪牙把一顶又一顶帽子加在爸爸头上,什么"叛徒",“黑线人物",什么"黑诗人”,"三名三高'、"反革命",可是,这些帽子又怎么能改变我们心目中爸爸的形象呢?我们的爸爸是一个革命者,一个好爸爸呀! 过去,我们和爸爸接触的时间是不多的,因为爸爸成年累月地深入在生活中。爸爸的足迹走遍了祖国大地。但是,爸爸却从来没有和我们分开过,他用他那火一般的热爱把我们一家人的心紧紧联结在一起了。不论爸爸离开我们有多远?也不论爸爸离开我们有多久,我们都能及时地了解他在干什么,想什么;我们从爸爸的诗篇里了解爸爸。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最初几年里.爸爸在新疆,我们家住在北京。在这期间.爸爸写下了他的著名诗集《天山牧歌》。我们从这个诗集里体会到爸爸对新中国、新生活的热爱.对祖国人民和新疆少数民族弟兄们的热爱,也体会到爸爸对妈妈、对女儿的感情。爸爸曾经在一个大学里所作的报告中坦率地承认,他的《天山牧歌》里也凝聚着他对远隔千里的妻子和女儿的爱。爸爸说的是真话,直到今天,我们翻阅这本诗集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十分清晰地感受到,集子里的每一首诗都是写给祖国、人民的,也是写给妈妈,写给我们的。我们还从爸爸写给我们的长信里了解爸爸。爸爸写信是很勤的。每到一个地方.都及时地给我们写信,详详细细地描述他在那里的生活和思想。在小妹还只有几岁,不认识几个字的时候.爸爸就单独给她写信了。为了使小妹能够直接从爸爸的信里了解爸爸的情况.爸爸想出了一种特殊的写信方法,用图画加浅显的文字联成一封封的信。爸爸在信里画上一个人像代替"爸爸"两个字,再画上一个箭头指着一个烟囱或是大海,小妹便能从这些画里理解.爸爸在工厂;爸爸又到海边去了等等。这些画自然是不高明的,然而在小妹看来,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图画了,爸爸是中国最好的画家。信上的人虽分不出鼻子眼睛,但是小妹却真的相信:那就是爸爸,而且是有血有肉、有说有笑的爸爸! 爸爸是诗人。我们常听人说,爸爸有"诗人的气质。"但是我们当时又不十分理解什么是诗人的气质,爸爸又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的诗来。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所感到的就是爸爸对生活、对同志、对亲人的无限热爱之情。爸爸过去从来不愿把我们关在屋子里做温室里的花草?他喜爱带我们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承受阳光雨露。一有机会.爸爸就带我们到外面去走走、看看。我们曾跟着他去船厂参观,看轮船下水,去吴淞口,去崇明岛。不论到什么地方,爸爸都兴奋得象个小孩子,指指点点,对我们说个不停。有一次,爸爸带我们去嘉定县看新修的一条街。他望着那一幢幢新盖的楼房.绿树成荫干净整齐的街道,高兴地对我们说: "你们看,这多好啊!咱们的国家建设得多快,以后农村都要变样了!咱们把家搬来吧,好吗?"望着爸爸闪光的眼睛,我们就想,这就是诗人的气质吗?爸爸就是这样写出诗来的吗? 对生活是这样.对人,对一切与我们接触和来往的人.爸爸就更热情了。从机关的警卫、通讯员、炊事员.到家里的邻居、附近商店的营业员,爸爸都和他们相处得象亲人。就是到我们家里来玩的小同学们,爸爸也把他们当作他最亲爱的小朋友。他常常突然闯入我们中间,用"我的小宝贝们"来称呼我们的同学,他还拥抱着我们的同学说: "你们都是我的女儿了!"这时候,同学们总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他们对我们说:"你们的爸爸多有意思啊!"每当这时.我们就想:这就是诗人的气质吗?爸爸就是这样写出诗来的吗? 是啊.我们的爸爸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爸爸啊!有了他,我们家庭生活过得多么有意义,又多么快乐啊!爸爸常说:"我们的家庭是个民主的家庭“。爸爸妈妈相处得那么和谐,爸爸对我们也从来不摆家长的架子。每次他从外地回来,总忘不了给我们带些礼物。每一次,他都仔细地分配:"这是你的.这是你们的,这是妈妈的.谁也别想贪污!"我们见到礼物,总是要高兴地跳起来.爸爸总诙谐地对我们说:“别看见东西就高兴啊!小心.别成了修正主义的苗子!”我们知道.爸爸在和我们开玩笑。但是我们也知道.爸爸又是认真的。因为爸爸对我们的爱是温暖的.又是严肃的!爸爸最关心的是我们将来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记得咏桔小时候,寒假中由于贪玩把假期作业忘得一干二净,开学的那天受到老师的批评。晚上十一点多了,爸爸开会回来,把已经睡熟了的咏桔叫醒。爸爸问咏桔:"你知道为什么要上学吗?“"到了年龄的孩子都必须上学。"咏桔回答。爸爸摇摇头告诉咏桔:"旧社会,穷人家的孩子是没钱读书的。爸爸念到五年级就被迫停学到一家煤球店当学徒,从此,再也没进过学校。"咏桔不解地问爸爸:"你才读了五年书,怎么认得那么多字,会写诗呢?”爸爸说:"参加革命后,爸爸不间断地学文化,尽管条件很艰苦,爸爸同许多叔叔阿姨一样一有空就学,不懂就问呀!多看多写,没有纸,就把地当纸,没有笔,就用树枝写字,就靠这样勤学苦练,爸爸今天才能用笔为社会主义服务啊!"爸爸的话打动了我们的心,直到今天,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二十年,爸爸的亲切教导,我们还是记忆犹新的。每当我们工作学习遇到困难,我们就会想起爸爸的话,象爸爸那样去战胜困难。爸爸敦导我们认真学习,更教导我们认真做人。记得有一次,咏苹也因为贪玩,语文考了个不及格,她怕爸爸知道,就偷偷拿爸爸的图章在成绩单上盖了个章.交给老师。事后,爸爸严厉地批评咏苹:"孩子从小要学诚实,小时候如向家长和老师隐瞒自己的错误,长大就可能向组织隐瞒错误。"于是他亲自去找老师联系,并叫咏苹写个检查交给老师,承认错误。爸爸还经常教育我们要艰苦朴素,热爱劳动,谦虚诚恳。他经常向我们了解工人家庭出身的同学穿的怎样,吃的怎样,叮嘱我们向他们看齐。他常说:"工人子女朴素,你们要多接近他们。咱们家的孩子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爸爸对我们的要求是这样的严格,在他面前,我们不知流过多少惭愧的眼泪,但是,每一次.我们都心悦诚服地接受爸爸的批评.高兴离去。 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爸爸,我们的好爸爸啊!然而..爸爸为什么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为什么呢? 自从爸爸去世以后,我们不敢去看《白毛女》,杨白劳含愤自杀的情景刺痛我们的心!我们不能不想:杨白劳是在地主的逼迫下不得不丢下心爱的女儿而死的,但我们的爸爸啊!你为什么要丢下心爱的女儿呢?是什么逼迫着你呢? 我们知道,爸爸不是一个脆弱的入,爸爸是不容易被打倒的。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我们心目中的好爸爸觉在瞬息之间成了"叛徒"。原先充满温暖和欢乐的家庭,突然出现了日夜担惊受怕的情景.我们都十分害怕。但是;爸爸却和以往一样坚定开朗。有一次,爸爸回家后对我们说:"明天爸爸要游街了,你们在窗口上看吧。“他看到我们都很紧张.便笑着说:"没关系,怕什么!爸爸都不怕。”第二天,爸爸很晚才回来,他买来一大包苹果,象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祥地对我们说:"爸爸今天在淮海路上游了衔,你们没看到吧?"他坐在床上,一面削着苹果,一面对妈妈讲着一天的经历。我们用湿毛巾给爸爸擦去游街时被粘过标语留在衣服上的浆糊。那时候.我们真不明白,在那样的情况下,爸爸为什么还能如此乐观。可是爸爸总说:"要相信群众,相信党,有什么可怕的呢?"爸爸总是那样坦然。 但是,"四人帮"对爸爸的迫害没有到此为止。一九六八年的春天,爸爸被隔离审查,不久又被投进了监狱。妈妈因此受到株连。大字报铺天盖地,大会小会不间断地批斗妈妈。可是倔强的妈妈总对我们说:"爸爸不是叛徒.妈妈也没有罪!"这年夏天.我们的由陕北人民哺育成长、多年来一直为党勤勤恳恳工作的好妈妈含冤死去了。不久,咏桔、咏苹又报名去黑龙江。爸爸仍被监禁着。我们第一次尝到了家破人亡的滋味。咏苹离开上海时,得到允许去监狱里探望爸爸。几个月的监禁,加上妈妈去世的打击,爸爸变得瘦削而苍白。但是,为了鼓励咏苹,爸爸竭力忍住眼泪,甚至还张开嘴对咏苹笑笑。看着爸爸因控制不住感情而焦灼的眼睛和颤抖的嘴唇,咏苹不敢正视爸爸,她怕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她怎么能在爸爸面前流泪呢?那些人早已对她说过:"你爸爸是叛徒、特务,你在他面前流眼泪就是不愿意划清界限,就是不革命。"咏苹当时才十六岁,对于革命,她的理解多么肤浅啊!她只知道,她是革命的,是要和爸爸妈妈划清界限的。因此,她只能按照那些人的调子对爸爸介绍家中的近况:"……妈妈成了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姐姐、妹妹和我都要和妈妈划清界限……爸爸听到这些,低下头,流着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时.咏苹多想问问:"爸爸,你在想什么?"多想看看,爸爸的身体又怎么样,而且,咏苹又多么想扑到爸爸怀里哭一场,倾吐我们姐妹三人对爸爸妈妈的深切思念呀!可是咏苹始终没有敢这样做,只能把两眼盯住墙壁,偷偷地擦去了已经流到眼角的眼泪;可贵的会见在父女相对无言中过去了.马上就要结束了。这时候,爸爸才开口说了几句话。他用颤抖的声音说:"爸爸和妈妈都不是敌人,不是叛徒,不是走资派。我们工作中有错误,但都是吃延安的小米长大的,受了三十多年党的教育。"知道咏桔和咏苹马上都要去黑龙江,家里只丢下十一岁的小妹时.爸爸心里该是何等惨苦啊!但是爸爸还是鼓励女儿说:"爸爸非常支持你们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过去.爸爸经常下去体验生活,和工人同志心心相印,说话、写文章才能受工农兵欢迎。是工农救了爸爸、养育了爸爸。"爸爸还对咏苹说:"爸爸不能为你们准备行装了.你们需要什么东西.就拿什么东西,家都是你们的. 爸爸什么都不要 不久,爸爸被解放回家了。那时候,家里只剩下一个小妹。在遭受精神上沉重的打击后,面对这个凄凉的家.爸爸比原来沉默多了。 但是爸爸还是坚强不屈的。爸爸回来的那天,邻居们都来表示祝贺,他们想让爸爸欢乐一下,都说:"小妹,跳个舞吧,给你爸爸看看。小妹是个不爱跳舞的女孩,但是那一天,她跳了,那是她第一次一个人跳舞,跳给爸爸看的。爸爸看完了,什么也没说,走到小妹面前,看着小妹,只说了一句话:"小妹,你太瘦了。爸爸给你订瓶牛奶吧!"小妹再也忍不住了.扑到爸爸的怀里哭了!从爸爸紧紧的拥抱里,小妹体会到了温暖,这是妈妈死了以后的第一次啊……·那时候,我们都想,爸爸再也不会离开我们了。从此,小妹和爸爸成了相依为命的父女。 爸爸默默地、坚韧地对我们承担起双重的责任,又做爸爸、又做妈妈。那时候,他在郊区干校里劳动,每个月只能回家一次。但是,爸爸却把我们的一切安排得很好。尽管他仍然受着精神上的折磨,他还是尽一切可能关心我们的健康成长,他经常给远隔千里的咏桔、咏苹寄学习材料、报纸、杂志,经常写信鼓励她们丢掉包袱、坚强地生活、进步。由于父母的"问题",我们在政治上受到歧视,常常为此感到苦恼。爸爸总是用长信和我们谈心。爸爸说:"爸爸给你们前进的道路上增加了阻力和困难,但是我们都要相信群众相信党,全心全意地接受考验和锻炼。背后不能发牢骚,不能讲怪话,对于党,哪怕有一丝一毫的埋怨情绪都不该有……我们深深理解爸爸的心。我们曾不止一次地想:爸爸啊,为了不损害党的利益,为了不影响孩子的选步,你是把一切痛苦都埋藏在心里了。你埋藏得很深很深,但我们还是感觉到了,理解了。你深深地思念妈妈,因而把小妹改名为咏梅,小妹虽然年纪小,却能懂得这是为什么,她接受这个名字,珍惜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里凝聚着两颗永不分离的心,爸爸和妈妈的心……你担心远在千里的咏桔咏苹,为了不让她们想家,你常常在信里把我们的凄凉的家境描写得欢乐,你总是在信里说:“小妹的情绪很好,爸爸也很高兴”我们虽然幼稚,也都懂得爸爸的心,因而也学会了在信里对爸爸报喜不报忧。正是在这样的互相鼓励中,我们感到,我们这个家庭还继续存在着,在重重的压迫下,我们感受到一点快慰和希望。我们互相倾注了全部感情,去医治彼此心上的创伤,医治我们家庭的创伤。我们和爸爸一样,想在重重的创伤下振作起来?去重新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但是,我们的希望再一次落了空。还没有等我们喘过一口气来,"四人帮"就对爸爸又一次下了毒手。他们肆意践踏党的政策,违反宪法,以谎言和密告为"罪证",罗织罪名,把爸爸对生活的正常的希望和要求诬蔑为"腐蚀造反派","向无产阶级猖狂进攻"。大叛徒、大特务张春桥亲自动口,他们的大小爪牙亲自动手,对爸爸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迫害,大会批判.人身侮辱,无所不用其极。那时,爸爸已是所谓的被"解放"的人了,但他们还把对爸爸的这种迫害叫做什么"腐蚀与反腐蚀、改造与反改造、革命与反革命"的"尖锐斗争"!他们不许爸爸从干校休假回家,剥夺了爸爸一切做人的权利,不许他爱.也不许他恨。我们一贯乐观爽朗的爸爸,在这样的打击下变得沉默了。那时候,咏桔、咏苹远在天边,爸爸不愿把自己的遭遇告诉她们。身边仅有的亲人小妹还只有十五岁,怎么能理解爸爸的巨大痛苦呢?小妹只看见,几天间,爸爸消瘦了,苍老了。爸爸的眼神因愤慨和痛苦在燃烧,又干又亮,爸爸干裂的嘴唇常常蠕动,但却很少说话。然而,就是在那些日子里,爸爸从来没有耽误过小妹一顿饭,直到他含恨离开我们的前一分钟,他还把小妹的一切安排得好好的……爸爸啊.在你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你在想些什么呢?你没有告诉你的女儿们.你的女儿们也不可能理解啊!可是现在?我们懂了,真正地懂了。爸爸!我们懂得太晚了。爸爸!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早点告诉我们呢?你有你的苦衷,难言的苦衷啊,爸爸!你是不愿意让我们这些孩子过早、过多地去思索复杂的生活,你不忍心让自己的还未成年的孩子去作无谓的牺牲?是不是呢?亲爱的爸爸?我们经常这样地想着……想着…. 我们的好爸爸终于被逼死了。我们第二次尝到了家破人亡约滋味。但爸爸的尸骨未寒,一批凶恶的人又闯进我们家里,收去了我们的房子,拿去了爸爸所有的心爱的藏书。这些书,至今也还有许多不知下落。我们曾经要过,但是在前些年,四人帮的爪牙狗仗人势,不但不给书,还嘲弄我们说:"你们去向你们的爸爸要吧!"我们气愤极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真想寻遍祖国大地,去找爸爸,但爸爸,你今在何方呢?前不久,我们听说,爸爸的一位老朋友在旧书店里买到一本盖有爸爸印章的书,这样.我们才总算知道了这些书的去处。但是是什么人把它们送到旧书店里去的?我们就不知道了,因为没有查过。为什么不查呢?我们自然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已经懂得,斗争总是复杂的。"四人帮"虽然被打倒了,但是,他们泼下的污泥浊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扫除干净的。它还会影响一些人,甚至支配一些人。但是这有什么可怕的呢?生活总是向前进的,历史的车轮遇到阻力会颤动、迂回,但终归是不会倒退的。 狂风骤雨摧残了我们,也催熟了我们;我们经历了颠沛流离,经历了冷嘲热讽。我们象三块朽薄的舢板,紧紧地绑靠在一起,漂荡着。我们都变了,变得沉默而严峻了。我们都在认真地思索一个问题:是谁破坏了我们的家庭?是谁害死了我们的父母?谁是革命者?谁又是真正的叛徒?到底是谁犯了法,又是谁违反宪法呢?我们找不到答案,但又没有放弃思索。深沉的爱和恨激励着我们,我们不能不想,一定要想啊! 这些年来,我们倔强地生活着。我们从来没有丧失过信心。因为我们在黑暗中也看到了光明,在严寒中也感到了革命队伍、革命同志的深情厚谊。我们的同学和老师、爸爸的同志和朋友一直在暗暗地关心我们。即使在"四入帮"最凶恶霸道的日子里,这种关怀也没有间断过。我们不会忘记,有一天,突然有一个青年从北京来到我们家里,问寒问暖,可却不说自己的名字,只是说:"我是你们父母战友的孩子,我的爸爸妈妈叫我来看看你们。”后来,我们终于知道,他是爸爸一位老朋友的孩子,而他们一家也遭受"四人帮"的迫害,他们挂念我们,但又不愿连累我们,所以不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姓名。我们也不会忘记,爸爸还有一些老朋友们,无论是在“四人帮”的迫害下,还是在病中,他们都常常来看看我们,都不忘记常常写信来鼓励我们:“好孩子,要坚强,要象你们的好爸爸好妈妈那样,努力工作,为爸爸妈妈争气。"就是从这些关怀中,我们感觉到了党的温暖,革命队伍的温暖。我们知道,这就是党心、民心、党员之心。我们的心,就是和这些心一起跳动的。我们从这些关怀中汲取了力量和勇气,在黑暗中挣扎,等待着光明。 现在,光明终于来到了。爸爸和妈妈都得到了平反昭雪。"四人帮"夺去了爸爸的生命,党又把生命夺回来了。爸爸的闪耀着艺术才华、珍珠美玉般的优秀诗篇留给了人民,留给了我们。他仍然在我们身边。他那高大的身影,爽朗的笑声,亲切的教导,火样的热情永远留在我们心里。我们仿佛又看到爸爸在走向生活,走向人民,爸爸在通宵达旦地奋笔疾书,为祖国、为人民,为光辉的未来高唱赞歌,象他诗中写的一祥:献出我诗人的歌喉、赤子的心,一个战士的全部忠诚。 去年,在编辑爸爸诗选时,爸爸的老朋友彦涵伯伯拿着他为诗选设计的封面说:"我为什么要画火呢?因为你们的爸爸和他的诗篇都洋溢着火一样的热情。"我们凝视着画着火的图案,在心里呼唤着爸爸:"爸爸,这就是你献给新长征的礼物,你在我国人民向四个现代化的伟大进军中投进了一把火,一把明亮的火!人民不会忘记你。你的女儿们不会忘记你,爸爸,我们永远永远怀念你。 一九七九年三月五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