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您当前位置 -> 作品赏析   

 

闻捷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马德俊

解放战争时期,闻捷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战斗。一九四九年他随军到新疆,在新华社西北总社工作,建国后担任新华通讯社新疆分社社长。这一时期他到过新疆很多地方,和新疆维吾尔、哈萨克及蒙古等兄弟民族有广泛接触,了解了它们的历史、生活习惯,与新疆各兄弟民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为他创作边疆题材的诗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后来闻捷写了不少热情歌赞新疆各族人民生产、劳动和爱情美好生活的诗篇。还从宏伟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写了表现少数民族斗争的长诗。一九五五年《人民文学》三月号上发表了他的组诗《吐鲁番情歌》。这组诗由于思想和情调健康优美,题材和风格新颖,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这组诗可以说是闻捷登上新中国诗坛的标志。

闻捷诗歌的视野广阔,不论是西北少数民族新的生活,还是东南海水兵的战斗生活,无不在他的笔下生花。他善于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或祖国山川景物中选取某个片断,通过诗情画意的渲染,反映出新时代美好生活和人民新的精神面貌。诗人一般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在对客观事物生动的描绘中,透出诗人对新生活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的色彩明朗、鲜艳而清新。

《天山牧歌》以它浓厚的牧歌色彩,将读者带进丰美的祖国北疆大草原。那里有矫健骁勇的兄弟民族,别具情调的山水和草原,聪明美丽的边疆姑娘,善于骑猎的骠悍小伙子。解放后草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党的光辉照到天山南北,使草原的生活沸腾起来了。草原,再不是旧日"阴云封锁着天空,风沙遮蔽了太阳"的时代了, 再也听不见“河水陪伴着寡妇们哭泣,云雀鸣

叫着孤儿的悲愤”的时代了。请听听吧,在《吐鲁番情歌》的组诗里,边疆青年儿女正在倾吐着爱情。他们真诚纯洁相爱,追求美好的理想,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苹果树下》这首诗,将劳动与爱情揉合在一起。对吐鲁番的小伙子和姑娘追求爱情那种热烈、健康而又天真的心理进行了维妙维肖的描写。小伙子为了向美丽的姑娘倾诉衷情,他唱着炽热的歌。听了歌声,姑娘的心"跳得失去节拍……"春天,姑娘在果园劳动,"歌声轻轻从她耳边飘过",枝头的花苞还没开放,小伙子就盼望它早结果。奇怪的念头姑娘不懂得,她说:"别用歌声打扰我。"小伙子到夏天照样向姑娘倾诉恋情,"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姑娘说:"别象影子一样缠着我。秋天,"淡红的果子压弯绿枝",姑娘开始"整夜整夜睡不着",她说"有句话你怎么不说",这就暴露了姑娘内心深处的秘密。她已经一步一步地与小伙子的心相贴近。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使苹果的成长和爱情的发展相映衬,当苹果成熟的时候,"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这样便极其和谐地将二者结合了起来,揭示了爱情新的内容。

《夜莺飞去了》写一个吐鲁番的年轻人,怀着满腔的热情,翻过天山,奔向"金色的石油城",去参加祖国大西北的石油建设。"夜莺飞去了,带走迷人的歌声,年轻人走了,眼睛传出留恋的心

情。"诗里真实地描绘了年轻人临走时依恋的心情。但是夜莺终于"飞去了",而到了石油城后他又爬上高高的油塔,"从彩霞中了望心上人"。正是这真挚爱情鼓舞他一定要做一个真正的矿工。诗人在这里寄托了美学理想:让爱情的鲜花为壮丽的事业开放;让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谱写出青春爱情的乐章。

《葡萄成熟了》这首诗描写了一群小伙子弹着三弦琴唱着歌,去挑逗葡萄园里的姑娘。他们嘴都唱干了,可是姑娘们不去理睬他们,也不给他们一颗葡萄尝尝。小伙子们伤心又生气,扭转身又舍不得离去,于是便调皮地说:悭吝的姑娘啊!你们的葡萄准是酸的。"姑娘们会心地笑了,故意摘了几串不成熟的葡萄,放在那排伸长的手掌里,而小伙子们尽管咬着酸葡萄,却唱道:"多情的葡萄,她比什么糖果都甜蜜。"这种细致的刻画是十分生动逼真的,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气息,表现了维吾尔族青年活泼、多情和诙谐的性格。

在《舞会结束以后》这首诗里,诗人着力描绘了年轻的琴师和鼓手在伴送姑娘吐尔地罕回家的路上,表白他们爱慕之情的情景。诗人尽情渲染两位青年等待姑娘回答的焦急心情。尤其当姑娘夸赞:"你的鼓敲得真好""你的琴弹得真好",给人造成一种悬念,以为吐尔地罕真要从两个小伙子中挑选一个呢,可是末尾却急转直下:去年的今天我就做了比较,我的幸福也在那天决定了,阿西尔已把我的心带走,带到乌鲁木齐发电厂去了。"这首诗真实地刻画了青年们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年轻姑娘对年轻工人阿西尔爱情的忠贞。同时,使读者看到他们这种忠诚的爱是与祖国伟大的建设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种瓜姑娘》也歌赞了青年男女把劳动当作产生爱情的源泉和标准。诗一开头便写姑娘枣尔汗的品貌出众,她的名字比名扬全疆的东湖瓜还香。接着描绘枣尔汗的美丽,描写青年小伙子们对她的倾心。姑娘在回答迷恋她的这些年轻人时说:枣尔汗愿意满足你的愿望,感谢你火样激情的歌唱。可是,要我嫁给你吗?你衣襟上少着一枚奖章。"诗人通过年轻人热情追求枣尔汗以及枣尔汗热爱劳动英雄的细腻刻画,赞美了青年一代的爱情观和新的道德风尚。

闻捷把这一组诗写得朴实动人,通俗而又十分幽默。他常常把握住生活中色彩最浓、最富有表现力的片断,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和画面,创造出诗的幽美意境。诗的音乐节奏感很强,格调轻快而开朗,带有新疆少数民族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特色。这是一组别具风格的优美情诗,在当代诗歌史上有一定影响。

一九五九年闻捷开始发表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这是一部长达一万数千行的史诗。诗人原想分三部来写,第一部:《动荡的年代》。诗人在这一部的后记中写道:“通过这首长诗,记载下解放初期聚居在巴里坤草原上的哈萨克人从怀疑、反对,到拥护共产党的历史过程;记载下帝国主义者和民族反动派的幻梦和末路。”一九六二年出版了第二部:《叛乱的草原》。第三部:《觉醒的人们》,只发表了部分章节,其余散佚了。这一部诗是新疆兄弟民族的生活画卷,是各民族战斗团结的交响乐。诗人为我们描写了解放初期新疆巴里坤草原上的一场叛乱事件的始末。

这次叛乱是帝国主义者和美蒋武装间谍乌斯满利用"保教保命"的旗号策动的。在叛乱初期,部分哈萨克人民由于长期受国民党的压迫,对汉民族有戒备心理,对共产党缺乏认识,加上帝国

主义分子和乌斯满匪徒的欺骗、威胁,曾一度参与了这次叛乱,但是由于我人民解放军正确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一方面军事进剿,一方面政治争取,提高了哈萨克人民的觉悟,孤立了哈萨克上层的反动势力,最后消灭了匪帮,平息了叛乱,给草原上的哈萨克人民带来了新的生活。

这一部史诗是在广阔的背景上展开的。第一部、第二部各五千多行,规模巨大,内容丰富。它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垂死挣扎,以及广大牧民的觉醒与解放,歌颂了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诗人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这部史诗中有名有姓的就有二十余人,其中有哈萨克的男女牧民,有反动头人,有叛匪头子,还有外国间谍,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成了一个人物画廊。诗人着力刻画和描绘年轻的哈萨克牧民巴哈尔,把他放在复杂的阶级斗争和人物关系中,写出了他独特的带有悲剧性的遭遇、命运和坎坷的生活道路,突出了他复杂而又鲜明的个性。巴哈尔是一个正直能干的牧民,是一只"年轻的雄鹰",由于一时的迷误而盲目地跟着叛匪头子走,可是他与共产党和解放军没有任何仇恨,他走上歧路是因为上当受骗。巴哈尔和其它牧民一样,是头人的奴隶。他真挚地热恋着头人的养女苏丽亚,而她的养父却反对她去和穷人巴哈尔结合。当苏丽亚知道自己的母亲在怀她的时候被头人霸占,而一生下她便被头人杀死时,她悲痛欲绝,就更加爱着这位贫苦的牧民,这只草原的"雄鹰"了。他俩的爱情经历了曲折复杂的矛盾痛苦的道路。他们私下的结合终于被头人发现,正要受到残酷处罚时,宗教头目为了在动荡的草原争取民心,说服头入"宽大"对待这一对情人,并允许了他俩的爱情。这只草原雄鹰便落入敌人的圈套。从此,他被流沙迷住了心窍。他把自己少年时代的好友、解放军战士沙尔拜看成仇敌。他不听妻子苏丽亚的劝告,卷入了头人拉起的叛军。他对这一切没有醒悟,还宣称:"我是为拯救哈萨克去作战,肩负保教保命的重任"。悲剧就在于他踏上了背叛哈萨克民族解放的道路而不自知,而且还不懂得他的行为实际上正是向他和苏丽亚纯洁的爱情上撒着肮脏的灰尘。诗人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充分揭示了他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他终究是一个正直的劳动牧民,在巴哈尔的性格中不能不存在两种尖锐矛盾。当头人阿尔布满金给他一把短刀,要他去杀死解放军派来草原的工作人员沙尔拜时,他赶到沙尔拜的帐蓬,"深深地长叹一声",把短刀扔出了帐蓬,并且把自己心爱的马送给了他的妹妹,沙尔拜的未婚妻一-叶尔纳。但是他却不愿与沙尔拜和解,:"假如你在战场上遇见巴哈尔,我的枪决不饶过仇人。"仅在这个片断里,就十分清楚地看出他身上两种矛盾因素,而且还可以看出巴哈尔整个内心世界,说明他身上既有迷误的一面,又存在着醒悟的可能性。当他后来看到叛匪头子们的所作所为,看见解放军排长高志明被捕后,在叛匪的严刑拷打下,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时,感情深处出现了觉醒的萌芽。他开始思念情人,思念哈萨克部落,思念一切亲友和邻人。他痛苦地呼唤:"请你们相信我这一颗悔恨的心吧!拯救一个痛苦的灵魂……;祈求着:"帮助我冲出这黑暗重重的山谷,跳出这阴风

惨惨的陷阱……"。诗人合理地揭示了巴哈尔思想感情的矛盾和矛盾变化。他的逐渐醒悟是符合生活逻辑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长诗细腻地描绘了巳哈尔最后与叛匪决裂时内心斗争的全部过程。

当乌斯满派他护送美国领事马克南逃出草原时,正当他在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巴哈尔"仿佛睁开自己心上的眼睛,凝视故乡美丽的风景",引起他幸福的回忆和爱国的热情,"每当他的马向南迈一步,心头的痛苦便增加一分。"他的心里话:"一个背弃祖国的牧人,同一只失去树林的夜莺,失去树林的夜莺会憔悴而死,背弃祖只能忍辱偷生"。于是他毅然丢弃了那个美国佬,勒转马头向着家乡和亲人飞奔而来。而这个迷途知返的哈萨克雄鹰最后怎样与亲人团聚,以及哈萨克英雄儿女们如何在自己家乡创建幸福的新生活,则是没有完成的第三部《觉醒的人们》的内容了。

《复仇的火焰》有着浓郁的巴里坤草原的气息,是一幅草原的风景画与风俗画。一翻开长诗,读者便会被草原明丽的风光所吸引,,随着情节的发展,读者可以看到:

 

落目的光辉渐渐暗淡,

晚霞的彩色正在飞速变幻,

桔黄、桃红陡然变成了绛紫,

绛紫瞬息又化为灰蓝。

 

帐蓬的天窗升起炊烟,

漫游的羊群低鸣着涌进圈栏,

飞倦的云雀悄声落入林丛

黄昏笼罩着巴里坤草原。

 

沿河已燃起一溜篝火,

阿吾勒仿佛挂起金色的项链,

青色的流水载着满河火光,

喧哗着奔向遥远的天边。

 

这是一幅很典型的草原风景画,是日落黄昏时草原特有的景色,晚霞飞速变幻一一桔黄、桃红、绛紫、灰蓝,写出了在广袤草原上日落时的壮丽景色。还可以见到帐蓬升起的炊烟,涌进圈栏的羊群,沿河的篝火,映着火光的流水,等等,读者也仿佛被带进了这奇丽的、壮阔的具有哈萨克民族情调的巴里坤草原。

这一部长诗的民族色彩、地方色彩,主要是从一系列风俗画中显示出来的。诗中真实地描绘出天山险恶的风云,草原上赛马叼羊的盛会,以及摔跤、套马、弹唱等,显示哈萨克民族尚武、机智、勇敢和热爱歌舞艺术的性格特点。草原婚礼一章更集中地表现出这个特点:这一章里写了婚礼中古老的劝嫁歌,民间歌手的挑面纱歌、青年男女风趣的即兴对歌、以及新郎、新娘与牧人们的对唱等等,不仅使哈萨克的历史、风俗、理想、爱憎历历在目,而且赋予全诗以特有的草原气息,大大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这部长诗构思宏伟、章法严谨、情节引人入胜。从构思来说,描写着重点是放在巴里坤草原哈萨克牧人的生活和斗争上。但是诗人不是把主题限制在狭小的圈子里,而是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加以描绘。长诗里写了帝国主义和中国人民的矛盾和斗争,国民党反动派与中国共产党的矛盾与斗争;哈萨克叛匪与人民的矛盾斗争,反动派内部的纠缠和内讧,人民内部的矛盾与斗争,还有友谊与爱情的花朵,仇恨和阴谋的毒雾;刀光剑影的血战,灵魂深处的搏斗……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伟的画卷。这部史诗虽然浩大,洋洋一万数千行,但是结构是合理的,清晰的。这部诗基本上是以我军进军、敌人的阴谋、巴哈尔与苏丽亚的爱情三条线索进行的。故事既生动曲折,又展开得有顺有序,使故事情节紧张但不紊乱。茅盾曾评论说:"人物行动在富有地方色彩的典型环境中,使人物性格与背景和谐配合。随故事的发展,诗的意境有时象金鼓齐鸣,有时象繁弦急管,……它的格调是高亢的,色彩是鲜艳的。"

闻捷的《复仇的火焰》揭示了中华各民族团结前进的必然性,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真理。

闻捷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无论是抒情短诗或史诗式的长诗,都善于抓住生活中具有本质意义的东西,揭示生活中崭新的气象。他还善于运用富有浓烈色彩的诗笔来表现人物的鲜明个性和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善于勾勒出一幅浑然天成的生活图画,展现边疆绮丽的风光和别具一格的民族习尚,使诗歌染上清新、奇特的异民族色彩。他的诗幽默、风趣,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给读者强大的鼓舞与力量!

 

本文摘自马德俊著《当代诗歌艺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马德俊(1926-)曾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

 

                                    镇江闻捷纪念馆版权所有

馆址:镇江市高资街道水台村 网址:Http//www.wj1923.com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