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您当前位置 -> 闻捷作品   

闻捷仅有的关于诗歌的两封信

    宁宇  《上海文汇报》  2000.10.04

        应出版社之邀,我与闻捷的女儿 赵咏梅同志着手编辑《闻捷全集》。 闻捷(1923年 6月—1971年1 月)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他的优秀抒 情短诗和叙事长诗,受到广大读者的 喜爱,是建国以来诗坛上较为重要的 作品,在新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 地位。六十年代,前苏联国家出版社翻 译出版了闻捷的著名叙事长诗《复仇 的火焰》第一、二部。研究东方文化的 学者写了不少论文,接着出版了对该 诗的研究专著。 可是,在我们收集闻捷的作品和 资料时,却发现除了诗集和散发在全 国各地报刊上的作品外,有关闻捷个 人的创作资料奇缺。我们从作品的注 释中知道,闻捷是每天都写日记的,但 是日记丢失,还有大量的信件也不见 踪影。这不得不令人想到“文化大革 命”中惨痛的一幕,诗人因“四人帮”张 春桥及其爪牙的批示受到批判,从干 校回到上海含冤自杀。接着是惨烈的 抄家,所有的文稿、信件等资料,连同 三千册藏书无一幸免。 尤其可惜的是,诗人的万行叙事 长诗《复仇的火焰》第三部第一到第四 章,抒情长诗《长江万里》第五片段等, 都不见了,下落不明。以至这两部诗集 在“文革”之后再版和出版,只能以“残 篇”或“佚失”说明,这不能不说是个重 大的损失。 我们曾发出数十封信件,征集诗 人的文稿和书信,但是收效甚微。有两 封谈诗的信件,是赵咏梅当年赴云南 组稿时,一位当地的业余作者拿出来 交给她的。这是闻捷四十多年前写的 信,谈生活、谈创作、谈工作。这两封 信,迄今看来,仍有意义。 第一封信 美清同志: 感谢你对我的信任,把你的长诗 寄给我来修改,并给了我很大的期限。 我虽不是一个职业的诗歌工作者(我 的职务是党的新闻记者),但我觉得帮 助和我一样爱好诗歌的同志,是党给 我的义务。 你的长诗,我反复读了六、七遍, 用去了几个夜晚。我给你回信,比你给 我的期限提早了,但我却没能按照你 的意见,具体给你修改,这点是要请你 原谅的。其原因有三:一我自己写诗的 水平就不高,对于云南少数民族的生 活又毫无所知,无从下手去改;二是我 认为对于别人的帮助,主要应该从思 想启发入手,而不是把自己的思想感 情强加在别人的诗中去,这样会把你 的诗改得不伦不类的;三是你的诗在 基本内容和结构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不是别人改一下就可改好的。写诗是 一个艰苦的劳动,主要靠诗人自己来 琢磨的。因之,我只能就你的诗,从几 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感觉,这些感觉不 一定完全正确,仅能供你参考。如果其 中能有一、两点意见对你有些帮助,那 就会使我安心了。 你这首近八百行的长诗是花了很大 的劳动的,一个没有毅力的人是无法完 成这一浩大工程的,而且全诗中有些段 落是很美的,有的意境、诗的形象、诗的 语言是不错的,这里我就不例举了。总 之,你是有些才能的,只要能深入人民生 活,坚持劳动下去,你在诗的创作上,是 会有收获的。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向社 会主义前进,每日每时都涌现出很多新 的人物新的事迹,这正是需要诗人来讴 歌的。我们的祖国需要多么多的诗人啊! 我祝你努力。 现在,话归本题,还是谈谈你诗的缺 点吧!这对于你改进写作可能会有所帮 助。我想,你是一个力求进步的青年,也 迫切地希望能听到这些的。 第一,我觉得这首诗主题思想是不 够完整的。把全部故事概括一下就是:风 娅的爸爸被恶霸地主搞死了,妈妈因为 怀了她,没有寻短见,把她养大成人,解 放军到了云南,她参了军,打了几次仗, 回家来看妈妈。从形式上看,这么一个故 事也可以了。但因为主题思想不完 整──即风娅是如何成为一个新的女性 的,有哪些因素促成她成为一个新的女 性的,你没有能够较好地表达出来,因之 故事的发展就显得不自然了,结构也显 得松散了。造成这种情况,一定有很多种 原因,这是需要你自己去考虑的。我就诗 谈诗,我觉得你在写作上是多少有些轻 重倒置的,全诗近八百行,而关于风娅的 出身成长,你就用了足足四百行来描写, 而且写得那么细微,有些地方细微到冗 长,令人想跳过这一段去读。而关于她参 军后的情况,却写得那么粗浅了──恰 恰这正是她所以能成为一个新女性的重 要关键。用我们写新闻的行话来说:风娅 出生、成长只是一个“历史背景”,之所以 需要它,是因为它可以更深地烘托事件 本身。而你呢?却把这段“历史背景”大 书特书,至于它和整个故事的关系有多 大,应该占多少地位,应该起什么作用, 等等,你似乎没有很好去考虑过。为什么 会这样呢?我在下面说…… 第二,读了你的诗,我觉得很多地方 受了《阿诗玛》、《百鸟衣》的影响,诗人之间 免不了会相互影响的。特别是初学者,完 全有必要向那些比较成熟的诗篇学习的, 否则就很难更好地提高自己。但我们所说 的接受好诗的影响、或者向好诗学习的意 义,在于学习它处理主题、运用材料的精 神和方法,而不是比着葫芦画瓢,不是没 有创造地去摹仿。你的诗前半部,几乎全 是摹仿来的。因之,不仅把这段“历史背 景”拉得过长,而且缺乏自己应有的特色。 难道说这样的题材,只能用这样一种大 体相似的方法来表现吗?果真如此,写 一首诗就可以了,何必再写第二首呢? 事情当然不是这样,而是我们缺少独创 精神。我觉得你一方面要向好诗学习, 另一方面又应摆脱好诗影响的控制,而 应跳出来,用你自己独有的形式来表达 自己的主题。造成的原因,我想是你听 了这个传说(有些民间传说是大体雷同 的),感情一激动就动笔了,而对少数民 族的风俗习惯、心理状态却缺少深入的 了解所致。因之你只能把传说用 诗的形式记录下来,而不能消化 它,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用艺 术的手法把它再现出来。 第三,正因为如此,你的诗 前后很不协调,前半部是传说, 表现得较夸张,后半部是写实, 表现较拘泥。你的诗好像是两个东西 拼凑成的,而不是一气呵成的。《阿诗 玛》、《百鸟衣》不同,它们就是传说,而 且从头到尾全是传说,它们的表现形 式是一致的。如何将民间传说和现实 人物联系起来写,对我们来讲这是一 个新的问题,我还没有能力解答它,希 望你自己更多的研究一下。 第四,你的诗很注意格律和韵脚, 这并不是不可以的。但有一条,不能因 格律和韵脚而伤害意思,这在你的诗 里是不少的,也值得引起你的注意。有 些地方你为了形式的完整,本来三句 就可以了,你还是凑成了四句,从形式 看是完整了,但是从诗的情绪上说却 因此而松懈了。 我自己也是一个艺术学徒,而且 是业余性质的。由于水平限制,也说不 出更多的道理来,只能说说自己肤浅 的感想,这些感想不一定完全对,你要 用批判的眼光看,甚至可以全盘否定。 我觉得你应该把这首诗送给当地 的作家协会去看看,他们都是专业的 作家,修养和水平都要高,听听他们的 意见是完全有必要的。并且希望你能 根据他们的意见去修改。 健康 闻捷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五日 第二封信 美清同志: 最近我就要下乡去一趟,行前接 到了你的来信。 很感谢你的监督,我应当不断地 用诗来讴歌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但是我并不是职业的文艺工作者,和 你一样,只是一个诗歌学习者和爱好 者,我还是要做好本身的业务工作,但 这并不妨碍我继续写诗,相反地,我认 为只有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并且能深 入实际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才 能写出较好的作品来,而且他也是永 远不能沉默的。自然,因为本身业务工 作的繁忙,在写作的数量上是不可能 太多的,那又何必去计较与追求数量 呢?为什么不把力量放在提高质量上 呢?你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学 习者,但同时又是一个有着自 己工作岗位的人,这一点感 想,对于你也许并不是一无所 用的。 你的来信中谈到对于《洱 海姑娘》那首诗的态度,我认 为是正确的。我们写了一首诗,并不一 定必须马上发表,而是通过写作实践 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当然,那些 已经成熟的诗,是应该发表的。否则如 何起到鼓舞人民的作用呢?)我曾在几 年之前写过一些诗,但直到如今没有 发表,现在也无发表之价值了,但它对 提高我的写作技巧,却有着永远不可 磨灭的价值。我们写作的目的是为了 鼓舞人民向上,鼓舞人民建设新的祖 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因之,我们 的态度应当严肃,任何粗制滥造,都是 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行为。记住,做任何 一件工作,都不可能“平步登天”的,而 是要经过不断地学习,花费巨大的艰 苦的劳动换取来的。 最后,根据自己的爱好,介绍几本 有关诗的理论给你。也许你早已看过 了,我只是多此一举。但是有什么法子 呢?信已经写到这儿了,就多此一举 吧!何况这些书不是读一次就可以了, 提醒你多读几次想还是必要的。 (一)论马雅可夫斯基诗作的思想 性与技巧(彼尔卓夫著、作家出版社出 版) (二)谈诗的技巧(伊萨可夫斯基 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三)诗论(艾青著、新文艺出版社 出版) 再谈。 敬礼 闻捷 一九五六年二月二日 读完这两封信,首先觉得闻捷同 志谦虚的品格,令人感动。当时,他的 一组组成名作诗歌《吐鲁番情歌》《果 子沟山谣》《天山牧歌》……在《人民文 学》杂志发表,引起社会的注目和轰 动,成为中国知名诗人。但他在回答青 年诗歌作者的信中,却没有一丝一毫 狂妄的架子,张口说这个不对,闭口讲 那个不行,而是亲切诚恳地进行学术 探讨,研究作品的成败得失。他说“不 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强加在别人的诗 中去”,这是一个很有道理的认真探讨 艺术的原则。在我接触到的一些前辈 作家、诗人中,总感到他们虚怀若谷, 循循善诱,就学问谈学问,给人以启 迪。即使批评,也做到以理服人。 另外,从信中也可看出,闻捷指出 如何把民间传说与现实人物联系起来 写,是一个新的问题。他说“我还没有 能力解答它”。从这里可以看出闻捷后 来创作万行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 时,在艺术上有意识地进行了探索和 尝试,并获得成功。他将哈萨克民歌、 民间传说穿插在故事情节发展之中, 安排在少数民族节日、恋爱、狂欢、庆 祝胜利等等特定场合里。由诗中主人 公或者歌手、或者作者,以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来演唱。使叙事 长诗富有浓郁的新疆地方特色和哈萨 克民族民俗风情色彩,这也是长诗成 功的原因之一。


                                    镇江闻捷纪念馆版权所有

馆址:镇江市高资街道水台村 网址:Http//www.wj1923.com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