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您当前位置 -> 馆藏纪事   

 诗人是不懈的追梦人

                       李  瑛

  在我多年的写作中,越来越深地感受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在哲学、文学和美学领域。它不同于西方某些创 作理念主张的真实再现某个具体物象、细腻描摹微小细节,而是要求作家在写作时着眼于整个宇宙、历史、人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思接千载,视通万 里,窥览浩瀚时空中的自然造化,探究深邃邈远的人生奥秘,在这样自由心灵和人文精神的滋润下,在哲学上,先是注重相对立的“意”和“象”,后引入文学理 论,遂有“意象”之说,既有意的动人,又有境的美丽,更有形而上“诗接天地”的广阔思维空间;在文学和美学上,特别注重意境的创造,并把它作为一种精神活 动提出;千百年来,“意境”成为贯穿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史的独特传承。因此,我认为,描摹再现具体事物的微观细节,固然是文学表现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 若只停留于此,也仅是艺术在某一阶段的一个过程,而并非艺术的终极目的。

  一件作品,若能跳出“自我”,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而复归于 人生世界的整体,着眼于追求超功利的境界,追求审美理想和某种深刻的哲思、自由的人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达到情与景相汇、意与境相融的美学境界,才是上 乘。“意境”即“境界”,每件作品的意境,都来自于作者的灵魂,他的思想、性情、襟抱、禀赋等。人生境界的高低,直接决定其作品品位的高低。在我的写作 中,我努力追求意境的高远,希望每首诗都能尽量传达出一种思想内涵,并营造一种特有的韵味,使读者透过强烈或疏淡的画面感受到透彻空灵、华美圆融的美丽境 界。我力图使我的表现对象,一水一石,隐含天地间生命的顽强和静穆,一草一木,历数时空往复的流转,阅尽风雨中的飘零与生机,使之具有更为广阔的美学背 景。在构思和艺术处理上,我试图借鉴西方多种流派的艺术表现手段和方法,以之融入东方美学的境界之中。因此,在诗歌语言上,我也越益追求天然、节制、简洁 和生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许多话都已融在自然万物的意境中;大与小,虚与实,浓与淡,含蓄与显现,我更看重它深刻的艺术表现力和容量、它的朴素率真 与灵动、它的韵律与节奏的和谐之美。

  这就是我多年来所做的探索。

  我坚信我的祖国必然会越益走向繁荣富强,坚信我们饱 经磨难的民族必将复兴。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所处历史阶段和社会生活之中,被称为民族触觉和神经的诗人,更应意识到自己的担当,以诗人所应具有的激情,关注 那些每月每天、每时每刻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深刻的现实。诗人应该是生活的积极创造者、见证者、讲述者和传承者,诗人应该是不懈追梦的人、 歌唱的人。我的心感召于时代沸腾的生活和日新月异的现实,在承受着甜蜜与忧伤中,它憧憬,它激动,它感奋。我更加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想起年轻时我渴望的 一切,今天都已变成现实,我更坚信未来在我们手中必将有更多奇迹发生。

  这本书的最后一首诗《比一滴水更年轻》就抒发了我这样一种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

  当手杖

  成为我世界的一部分

  我却比一滴水更年轻

  因为这个时代

  因为我的祖国……

  不只是这一首诗,这本书中所有的诗,虽然主题不同,内容也很宽泛,但都是我近些年在壮丽现实激发下,情感生活的投影和心灵世界的写照。

  时代、生活和诗把我变成了孩子。

(注:本馆收藏有李瑛先生签赠的诗集)

 

                                    镇江闻捷纪念馆版权所有

馆址:镇江市高资街道水台村 网址:Http//www.wj1923.com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