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
![]() |
铭心的纪念 —瞻仰闻捷纪念馆 镇江市老年大学文学社 道书 元
一本《永远的闻捷》 让我结识一位当代诗坛的巨人 他是我的老乡我的骄傲 镇江丹徒人——赵文节。 市老年大学常青树文学社同仁 从各自的住处出发搭乘23路公交 向西郊的高资站聚汇 初春的凉意 被大家的激情驱散 共同的心愿 向巨匠找寻创作灵感 沈晓昆——闻捷纪念馆馆长 热情、豪放 他插进我们的行列 引领大家去神往的地方 跨过高资镇的玉书路 望见气派非凡的建筑群—— 高资中心小学—— 沐浴在和煦的阳光 校园被绿荫环绕 醒目的校风、教风、学风 昭示师生的价值取向 ——以闻捷为榜样 贺敬之先生题写的—— “闻捷纪念馆”五个大字 闪闪发光 肃然起敬的我们眼前一亮 紧跟沈馆长的脚步 我们捷足楼上 周涛、贺敬之、吴欢章…… 赞誉的诗词布满了长廊 一份闻捷年谱 1923—1971 诗人的48个春秋 雨雪、风霜、短暂、辉煌 工人家庭出身的闻捷 曾在南京一家煤店学徒 他热爱生活,富于向往 时刻关心抗日救亡 1938年秋天 他加入抗敌演剧队 跑“龙套”、贴壁报 为保卫大武汉奔忙 38年底闻捷加入共产党 次年因敌特告密被关进牢房 凭着神圣的信仰 穷计的敌人只得将他释放 聪明、睿智、刚强 《边区群众报》副刊闻捷首创 似宝塔山旁芬芳的友谊花丛 《万花山》专栏香飘四方 漫步延河岸边、静坐木板桌前 耕耘、培土、裁剪 推敲、润饰、抄写 马兰草纸上留下一篇篇华章 每当看到好的来稿 他欣喜若狂 视若珍宝放声高朗 情感激越神采飞扬 陕甘宁边区人民质朴、热诚 深受诗人的垂青 一出历史歌剧《翻天覆地的人》 讴歌了革命圣地的昔今 新中国建立后 肩负重任的闻捷三次入疆 佩戴“西北军政委员会”胸章 把边疆报道新局面开创 他笃信《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他崇尚“调查就是采访” 好一句“处处留心皆收获” 诗人的激情总是那样沸腾奔放 随和、热情、健谈、风趣 诗人付出的艰辛 成就了叙事诗《复仇的火焰》 还有《天山牧歌》《生活的赞歌》 1965年的闻捷 借调上海《海港》剧组 修改剧本他力臻完美 赴京演出他不辞劳苦 文革风云骤起的年代 “四人帮”肆意凶狂 “特务”“叛徒”两顶高帽子 强扣在诗人的头上 诗人之为苍天可鉴 诗人之志誉载诗文 人民的闻捷、时代的骄子 遭此诬陷怎堪忍辱偷生 不屈的闻捷 顽强的勇士 他用自己无价的生命 与“四人帮”爪牙作最后的抗争 诗歌传千古 人品泽后生 我们缅怀、惋惜、回忆、摘抄…… 体会闻捷的每一幅图文 聆听晓昆先生的讲解 再请姜哲老人作介绍 流连在纪念馆里 我们沉思、我们感恩 是两位老人的铭心纪念 是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眺 毅然腾出一间教室 让诗人的伟绩在高资展招 时代的洪流滚滚 诗人的事业蒸蒸 像一代诗匠闻捷那样 热情、正直、勤奋、向上 热爱生活、追求生活 坚持理想、坚定方向 写尽时代的真、善、美吧 用我的激情谱写崭新的诗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