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访闻捷馆
镇江老年大学文学社 赵惠如
只有当你走到田间地头,才会感受到春的气息。她是那样奔放自如,毫无保留地向你敞开。让你亲近拥抱,让你尽情撒欢,一任春色满人间。
那天,我们走进高资闻捷纪念馆,才发现一位当代诗人就在我们身边。
镇江人对镇江有太多的不知,和赵树理、柳青、郭小川等一样有名的闻捷诗人,竟然就是咱镇江高资人。他的《天山牧歌》、《吐鲁番情歌》、《长江万里》等篇章哺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我们也不知道,有今天为我们讲解的姜哲和沈晓昆馆长,化五年时间,自费化五万元建成了今天的闻捷纪念馆,赶在闻捷诞辰九十周年落成。如何搜寻查找探访,大海捞针,民间书摊,网上搜索……收集曾经的历史碎片,整合汇编……难以想象,会请来贺敬之的题词;会有著名作家戴厚英、闻捷女儿等的相关文字。眼前两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令人敬佩!
还有一点令人感到温暖的是,纪念馆就建在高资学校“春晖楼”。隔壁就是小学的“闻捷文学社”。我忽然想起来,我们这些银发学子真应该和他们手拉手。在这里,无数个小闻捷正在成长。文化是温暖,文化是影响,文化是力量,文化是传承。未来诗人的梦想从这里起步。
就在一间教室大的展馆里,我们十多位镇江市老年大学文学社的老年学员,看了近一个小时。就在闻捷文学社的教室里,清茶一杯,听二位馆长讲了一个多小时。闻捷原名巫之禄、后改名赵文节。1923年出生在高资,71年“文革”被迫害而死,年仅48岁。闻捷上小学五年缀学南京做工,1938年参加革命,先后任西北文艺创作组主任,陕甘宁《边区群众报》记者、编辑,新华通讯社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副会长。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五十年代之后转向作诗。讲闻捷的故事,讲他们编写《永远的闻捷》,讲他们筹办纪念馆的故事。娓娓而谈,如诗如歌。
当我们走出展馆的时候,明媚阳光洒满整个“春晖楼”。闻捷纪念馆前留下一群银发学子的合影,张张笑脸向太阳。
暖风拂面,春意盎然。一路都在回想着展馆一侧戴厚英的文字:“他的诗,没有特别的雕琢,非常自然。他的诗,就像一泓溪水,在那里漫无目的地流淌,但是当你回过头来看看它所流过的地方,才知道它的力量——原来绿的更绿,红的更红了,一切都更加显示出它的美丽的色彩,这就是闻捷的诗的特色。诗如其人,人如其诗,我爱其诗,我爱其人。”诗美,人美,爱情更美。
《天山牧歌》代代传唱,《长江万里》汩汩流长。昨天你用一辈子的笔颂歌祖国和人民,今天祖国人民怀念你赞颂你。你没有远去,你把自己的一生融进了你的诗文里。
你是流星,瞬间陨落,光照天际;你是昙花,奇葩一现,绽放一生。
踏着回春的大地,跟随长江水流,一路前行,欢声笑语。高铁桥下,田间地头,麦苗鲜菜花黄,杨柳青梅花红。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大自然更显示出它的美丽。
闻捷:你可知道,你今天的家乡,正是万象更新,春暖花开。
20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