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闻捷
镇江市老年大学文学社 江果果
3月15日上午,老年大学文学社一行十余人,乘公交车去参观“闻捷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高资中心小学校内,该校曾是闻捷的母校。走进学校,大门正中的教学楼上,由贺敬之书写的“闻捷纪念馆”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跃入眼帘。我们跟随沈晓昆、姜哲馆长走进二楼展厅参观。走廊上陈列着曹禺、老舍、贺敬之、臧克家等文学前辈的题字。观看着很快把我们带进了对诗人闻捷的深深思念中。
闻捷,(1923.6-1971.1)原名巫之禄,巫咸,后改名为赵文节,笔名闻捷。江苏高资人。闻捷四岁时父亲去世,其胞妹巫之凤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母亲吴英华在失去家庭支柱的状况下,万般无奈,只得带着一双儿女从郑州投奔到在高资老家的婆母家。孤儿寡母,生活十分艰难。母亲只能靠给人家缝缝补补做点针线活糊口,苦度光阴。贫寒的家境却激发了闻捷要强的个性与自尊。虽然常常饥寒交迫,闻捷从不向别人乞怜。加之母亲极其严厉的教育,闻捷小时候就天资聪慧,记忆力特强、酷爱读书,但终因家境贫困,无力培养,小学毕业后就到南京的一家煤炭店当学徒。抗战爆发后闻捷流亡到武汉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抗战形势不断发展武汉吃紧。闻捷又辗转跋涉奔赴延安参加抗日。在延安时期,闻捷开始了文学创作,以写剧本为主,展露出他文学上的才华。
新中国成立后,闻捷的的文学创作如鱼得水。先后担任记者,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副主席等职务。1955年闻捷的组诗《吐鲁番情歌》发表,标志着他进入了以文学创作为主的诗人时代。其代表作品《天山牧歌》《生活的赞歌》《复仇的火焰1-2》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1年,闻捷回到了江苏镇江在丹徒任职,担任丹徒县常委。在家乡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长江万里》就是其代表作。他满怀激情地讴歌长江的美景,用拟人的手法倾诉对家乡的热爱,展现出诗人对家乡最美好的祝福。
1971年1月闻捷在文革中遭到“四人帮”的迫害,在上海自杀,年仅48岁。一颗诗坛创作之星陨落,令人扼腕叹息。斯人虽已离去,但他的诗歌任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闻捷是现代诗坛最具影响力的杰出诗人之一。经过评判,闻捷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四位诗人之一,与郭小川,贺敬之,李季齐名。闻捷的诗歌朴实高雅,有丰富的生活情趣,生动鲜明的人物性格、富于地方色彩和细腻形象的心理描写,构成了他清新、含蓄、幽默的艺术风格。细细品读给人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2005年,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主持人张泉灵、鞠萍、文清朗诵的《苹果树下》就是闻捷创作的作品。我们总是会被这充满激情的诗句深深地打动,珍藏在记忆里,永不忘记。
如今,可以告慰闻捷英灵。闻捷纪念馆已成立,并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正逐步扩大。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已收集到很多珍贵的资料。有闻捷作为新华社记者发表的新闻报道,有十多位作曲家为闻捷的诗词谱写的歌曲。作曲家中有贺绿汀,瞿希贤,田歌,苏夏等。老舍先生在“赠闻捷”中写到“诗人八月下扬州,万首新诗吟胜游。奇句得来烦北寄,莫叫南国独风流。”其诗中可窥见与闻捷的亲密友谊。许多曾读过闻捷诗歌的读者或与闻捷交往过的朋友也纷纷寄来资料,书籍等,馆中的藏品在逐步丰富和充实。
挪步在略显拥挤的展馆中,一件件遗物,一幅幅图片,激起我对诗人闻捷,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之星深深地追思。人民是历史最公正的评审员。所有热爱文学艺术的人们将永远纪念你,不朽的闻捷!永远的闻捷,安息吧!
201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