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
![]() |
闻捷三部“唯一”的诗集
滕建锋 在“十七年文学”中,闻捷的诗歌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闻捷的诗歌创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进入高峰期,产量大,质量高,先后出版了10部诗集,除了《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及《河西走廊行》这些可视为代表的作品之外,其他也有不少作品散发出独特而耀眼的光辉。现介绍其中三部具有一定“唯一”性的闻捷诗集,以飨读者。 生前唯一一部公开出版的诗选集:《生活的赞歌》 当代许多读者读闻捷的诗,都是从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那本《闻捷诗选》开始的。实际上,在闻捷生前也出版过一部诗选集,那就是1959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生活的赞歌》。直到1971年1月13日含恨辞世,闻捷再没有出版过诗选集,因此这是闻捷的第一部诗选集,也是闻捷生前出版的唯一一部诗选集。 此书有精装和简装两个版本,我所收皆土纸,一版一印。精简装定价相差较大,精装1.25元,简装0.66元。从封面看,精装为暗红布面包书脊,上印黄色花纹,右侧黄色纸面,书名作者出版社红色字,红黄两相映照;简装本封面则是黄底上暗绿花纹加上红色字体,两版在封面设计明显有着统一性,扉页、版权页及篇目安排等完全相同。再顺言一句的是,此书也是网络卖家们所热衷推荐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建国十周年献礼本”之一,这个“献礼本”系列包括郭沫若《骆驼集》、臧克家《欢呼集》、巴金《新声集》、梁斌《红旗谱》、吴强《红日》、郭小川《月下集》、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李季《难忘的春天》、李英儒《战斗在滹沱河上》、艾芜《百炼成钢》等一大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知名作家作品,其装帧设计,无论精装简装都全部保持了统一。 《生活的赞歌》收闻捷1955年至1959年间所创作的诗歌共75首,主要是短诗和抒情诗,分别选自《天山牧歌》《祖国,光辉的十月》《第一声春雷》《我们插遍红旗》《河西走廊行》等诗集,共分七辑,但每辑并无标题,内容大致编排是:第一辑是情歌,第二辑是有关新疆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兄弟民族人民的生活,第三辑是写海洋和水兵生活,第四辑是政治诗,第五辑是报头诗,第六辑是甘肃河西人民征服风沙斗争的生活,第七辑是河西人民大跃进。从选诗篇目来看,有54首最终入选1979年版的《闻捷诗选》,如此也基本上可以说《生活的赞歌》一书可以代表闻捷中前期诗歌创作的高峰。 此书尤其值得一说的是它的一篇长序,长达26个页码,分四个部分,交代了此诗集的由来、内容,并对闻捷诗歌的取材、意境、风格等进行赏析,信息量非常丰富。如此书是作者自选集,序言在介绍内容时说“这个选集里面,主要是短诗、抒情诗,没有包括长篇叙事诗。甚至像《哈萨克牧人夜送‘千里驹’》那样洋溢着浓烈抒情气息的叙事诗,作者也没有把它选录进来”。如书名的由来,“人们把他最初的若干诗章,称为‘激情的赞歌’,称为‘爱情和劳动的赞歌’”,“概括说来,选集的内容,主要是对于祖国人民各方面生活的赞歌”,“闻捷同志委托我为他的选集写个序言,我征求了鹏程、汶石等同志的意见,大家说就叫《生活的赞歌》吧。” 序言作者胡采,文学评论家,原名沈承立,河北蠡县人,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山西第二战区文化抗敌协会《西线》《西线文艺》主编,延安《大众习作》主编,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创作组组长,《群众文艺》主编,西北文联副秘书长,《西北文艺》主编,西安市文化局局长,陕西省对外友协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专职副主席兼《延河》《小说评论》主编,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等。著有评论集《主题、思想和其他》《从生活到艺术》《新时期文艺论集》《胡采文学评论选》等。“鹏程、汶石等同志”指杜鹏程、王汶石,两人也都是当代文学的知名作家,与闻捷多有交集。 唯一一部出国访问写下的合著诗集:《花环》 1963年对闻捷而言是个值得记忆的年份,此时他刚好40岁,刚刚调岗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半年时间,正在家乡丹徒体验生活。1963年1月,闻捷参加了中共丹徒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县委常委,会上以《我的发言》为题,用诗的形式表达对党和家乡人民的炽热情感。 1963年7月与8月,意气风发的闻捷与袁鹰一起,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应邀访问了阿尔及利亚和巴基斯坦,这也是闻捷唯一一次走出国门。关于这次出访,1963年第10期《世界文学》上有专门报道可供参阅。袁鹰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原名田钟洛,淮安人,对闻捷而言算江苏老乡。两人在国外深入采访,回国后写了大量的散文和诗歌,发表在各大报刊上,并先后合著出版了诗集《花环》和散文集《非洲的火炬》。 《花环》于1963年11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书名实际上还有一个“副标”——访问巴基斯坦诗草,闻捷袁鹰合著。此书从封面到扉页、到版权页、到插图,都相当精致,装帧、插图者“溪水”。显然,溪水是别号,或者笔名。经查,“溪水”为王荣宪先生别号。王荣宪,辽宁沈阳市人。擅长书籍装帧。1943年至1945年就读北平艺专国画系。1949年后先后在国家出版委员会、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书籍装帧工作,1979年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副编审,1984年离休,从事书籍装帧数十年,《青春之歌》封面等作品广为人所称赞。 版权页上信息也十分丰富,除了常见的字数、开本、印张、版次、印数、定价等,还有一段“内容说明”:“作者在一九六三年九月应邀访问了巴基斯坦,受到巴基斯坦作家和巴基斯坦人民的热烈接待。他们访问了西巴和东巴的一些主要城市、山区和名胜古迹。这卷诗集,是他们在巴基斯坦访问期间写成的。” 全书共70多页,收两人诗作40首,虽然是两个人分别写作,但整体性非常强,有《序曲》,有《尾声》,体例完整,所有诗题均两字,均是20行以内的短章。根据资料,书中《呼吸》《山民》《宝镜》《赠刀》《长空》《诗会》等诗篇先后在《上海文学》《文汇报》《光明日报》《诗刊》《人民文学》《北京晚报》等报刊发表过,且都是闻捷、袁鹰联合署名,这也说明两人创作是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的,并非随意而为之。 闻捷纪念馆藏有此书精装本,惜乎书衣缺失。尤其值得一说的该馆所藏的巴基斯坦乌尔都文版本,这本珍贵的藏书是袁鹰先生赠送闻捷纪念馆的。是扉页上还有“送给袁鹰先生,考瑟尔•贾玛尔, 乌尔都语是巴基斯坦的国语,在印度也广为通行,《花环》也是诗人用乌尔都语进行的歌唱。学识浅薄,无法读懂书中的乌尔都文字。但可见的是此版插有数幅闻捷与袁鹰在巴基斯坦的照片,照片下面的说明文字也当极具信息含量,可实在无法明了。不过,单就是这几张照片也就足够珍贵了,因为历史的原因,闻捷保留下来的照片少之又少,而这些照片相当清晰,照片浓眉大眼的闻捷也是神采奕奕,作为诗人故乡的读者,也算是略微弥补一下时代之憾吧。 唯一一部未写完、生前也未公开出版的长诗:《长江万里》1962年,闻捷调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从事专业创作。是年秋,诗人回到家乡,担任丹徒县委常委,体验生活。在近两年的时间中,闻捷除参加会议、看材料、读书写作外,几乎跑遍了县内所有公社,小住新民洲、江心洲,体会当地群众的理想、愿望、喜悦和苦恼,酝酿构思长诗《长江万里》。可惜因为时代动荡,这部散发着澎湃的爱国热情和浓郁的乡情的抒情长诗却未完稿,只是在几家文学杂志发表了几个片段。 这几个片段的发表情况分别是:第一片段《流向晨曦、朝霞和太阳》发表于1963年3月《人民文学》;第二片段《航行在粼粼的波光上》发表于1963年2月19日《人民日报》;第三片段《我们酣战在沙洲之上》发表于1963年2月《上海文学》;第四片段《一个命名的典礼》发表于1963年3月《雨花》;第六片段《端阳节放歌》发表于1963年4月《甘肃文艺》。根据作者写作计划,这仅仅是开头部分,而且还缺失了第五片段。 那么这部长诗有没有出版呢?有。不过既不是在他长期战斗的新疆、甘肃,也不是故乡江苏、逝地上海,而是四川。这家出版社是四川文艺出版社,时间也到了1985年5月,封面是三道不规则的色块中间一块红点,似是万里长江滔滔而来旭日东升之意,“闻捷”二字是签名体。此书所收诗歌就是已经发表过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六共5个片段,中间空当的第五片段,用一页虚线代替。全书共69个页码,诗歌只有39个页码,可谓薄薄一册。 此书附录宁宇的一篇长文《长江的儿子——浅说<长江万里>的创作与特色》,占全书约1/3的篇幅,对闻捷在家乡、《长江万里》的艺术特色等情况做了介绍和分析,在文章的末尾,还对书的出版情况做了介绍:“一九六四年,当时的作家出版社上海分社(现上海文艺出版社)曾要求出版《长江万里》,闻捷因要修改而未交稿,散见的篇章又不易查到,以至这部未成集的优秀抒情长诗被淹埋达二十年之久,很少有人提及。今天,四川人民出版社决定在出版《闻捷诗选》二卷集时,先出这本《长江万里》单行本。” 回到丹徒后,闻捷暂时“放下了叙事诗《复仇的火焰》第三部的创作,开始阅读《中国地舆志》《水经注》《中国水域图说》《丹徒县志》等资料,开始多方面熟悉长江的地理历史,了解丹徒县的变迁”,开始构思和创作《长江万里》,根据已经发表的片段来看,这部抒情长诗相当恢弘,气势磅礴,大起大落,大量运用铺陈排比,包含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新中国各项事业的澎湃激情。当然,作为诗人故乡的读者,可能更会被诗中浓郁的乡情所感染,梁红玉击鼓战金山、圌山炮台、北固楼、定慧寺、共青团农场等在诗中多次出现,反复吟咏,读来格外亲切。 闻捷纪念馆藏有一个非常精美的《长江万里》油印本,由于没有明确款识,无法确定具体的刻印单位,但似乎可以隐约判断出是某所大学。原封面可能缺失,现在的“封面”很可能是扉页,一是纸张白而软,与内页无异;二是目录最后一行显示:“行装——献给应届毕业生……(封面)”,而现有“封面”则只是通白的纸面右上方竖排书名“长江万里”四个毛体大字,下方有钢笔签字“中文系晓峰藏书”。不过,书的内页设计却是非常精美,不仅书写相当工整,还有许多绘制精良的插图,丝毫不输出版社正式刊印本。 从内容上来讲,这个油印本与单行本有较大的区别。油印本共收有诗歌22首,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闻捷的诗歌是第二部分中的前5首。换句话说,单行本的内容(即闻捷《长江万里》已经公开发表的5个篇章)只是这个油印本中的一部分。当然,其余的诗歌也多出自名家之手,如第一首诗歌是《火焰般的年华》,作者张永枚就是四川的著名诗人,另外还有贺敬之、沙白、柯原、吕远等一批具有全国知名度的诗家。 (作者为镇江日报专刊副刊部主任,主任编辑) (201903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