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您当前位置 -> 闻捷研究   

闻捷与《边区群众报》

 

吴明宝  沈晓昆

 

闻捷是与郭小川、贺敬之齐名的当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1923年,祖籍是丹徒高资镇巫岗村,原名巫之禄。因父亲早逝,家境困难,小学毕业曾到南京一煤厂学徒。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这个15岁的孩子辗转到武汉参加抗日演剧队并更名巫咸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巫咸赴延安,他在陕北公学学习的同时在陕北文工团工作,并更名赵文节。在此期间,他刻苦学习,努力写作,常有新闻、剧本、诗歌等作品发表,开始使用闻捷作笔名。1945年起,闻捷正式调入《边区群众报》,任记者组组长。

1940325,在延安清凉山诞生了《边区群众报》。毛泽东主席建议创办并亲自题写了报名。是陕甘宁边区党委(后改为中央西北局)机关报。在《边区群众报》创办一周年期间,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当面问毛主席:“你最喜欢读什么报?”毛主席很爽快地说:“《边区群众报》。”

1946324,该报创刊6周年的前一天,毛泽东同志为《边区群众报》亲笔题词:“希望读者多利用报纸,推动工作,学习文化。”时任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同志在祝贺该报创刊6周年、发表300期的文章中说:“这个报纸是边区群众公认的好报纸,谁也喜欢它,谁也爱护它。为什么好?它不但容易读懂,并且说出了边区群众要说的话,讲出了边区群众要知道的事情。这就是为群众服务,当得起‘群众报’这个光荣的称号。”

闻捷作为《边区群众报》记者组组长,为办好这份报纸呕心沥血,功不可没。笔者通过努力,查阅到了194614月的报纸(当时的报纸为四开四版日报),查到了闻捷发表的一些稿件。

1946111,闻捷与柯蓝(同样是著名当代诗人、作家,当时的记者,后任主编)合作,署名赵文节,在第四版以整版篇幅发表了秧歌剧《看谁对》,主要以夫妻对唱、载歌载舞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风趣幽默的快板的形式对边区群众进行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宣传鼓动。

秧歌剧发表的第二天,《边区群众报》又在四版头条以三分之一版的篇幅,署名赵文节,以说书的形式,发表了《报喜讯》的文章,其中包括白话和快板,全文介绍了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的重庆谈判、呼吁停止内战,宣传八路军兵强马壮、全国老百姓反对内战的大好形势。其中有这样一段快板:

工人听见笑得欢,和平不再受苦难,

农民听见笑得欢,和平不再受熬煎,

学生听见笑得欢,和平才能把书念,

商人听见笑得欢,和平才能有发展,

难民听见笑得欢,和平才能回家转,

士兵听见笑得欢,和平才能享平安。

23,《边区群众报》在头版发表了一首署名闻捷填词的《牛儿要喂好》歌谣,曲为米脂芦花公鸡调。原《边区群众报》总编辑、后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胡绩伟在他的回忆文章中抄录了这首歌谣,并称赞说:“重读闻捷同志当年用‘芦花公鸡调’写的一首歌谣《牛儿要喂好》,仍然感到是很好的作品。”歌词如下:

乌金豆子寸金草,一把一把添满槽;

再捧清泉长流水,牛儿牛儿吃喝饱。

圈里干净圈门牢,让你睡个安稳觉;

我心挂在你心上,牛儿牛儿可知道?

半夜提灯来添草,北风吹得呼呼嚎,

人要提心别冻了,虎豹来了要嚎叫。

惊蛰到了快出圈,套上犁儿走得欢,

好比蛟龙出浅水,好比虎奔万里山。

再添草来再加料,命根命根要吃饱,

今年生产要搞好,多打粮食靠你了。

粮囤满来全家笑,你的功劳真不小,

金黄谷草堆得多,把你喂得哈哈笑。

1946210,《边区群众报》二版发表了署名闻捷的《挖井歌(自由配调)》,这首歌谣像一首节奏感强烈的劳动号子,充满激情,催人奋进。全文如下:

井底烂泥渣,天暖发臭啦。

喝下会呕吐,掏啊掏尽它。

井边牲口粪,悄悄流下井。

喝下会肚痛,铲呀铲干净。

你呀用力挖,我呀加油拉。

水儿冻手脚,我们不怕它。

你呀去背砖,我来背石板。

井圈箍的紧,井盖盖的严。

井底水儿清,吃喝味儿正。

老少都安宁,生产咱有劲。

大家一条心,血汗铸成金。

你呀你有功,我呀我有份。

217,《边区群众报》头版头条发表闻捷的文章,肩题是《酒席上说完话,解开心中疙瘩》,正题是《全村团结,闹好明年生产有保证》,副标题是《——吴满有请客》,此稿占据二分之一版面。标题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实录了边区劳动模范吴满有的原话,亲切感人,主题明晰。与闻捷同期的诗歌和新闻稿一样,是充分运用群众语言的典范。

224,《边区群众报》在头版发表署名闻捷反映吴满有乡劳动竞赛的消息《还能叫咱庄子落在人家后面?!》。文章写了吴满有乡的村长杨茂春在乡里开完会以后,当晚就召开村民大会,进行传达和动员,村民们纷纷表示要克服困难,努力生产,决不落在人家庄子后面。通篇都是群众语言,从标题上也能看出来。

226,《边区群众报》二版头条《工作经验》栏目发表了署名闻捷的《灵活的订农户计划》。全文主要运用农村干部的口述语言介绍工作经验。文章的结尾也是运用农村基层干部的语言:“订农户计划,不是在春上订订就算了,还应当抓紧季节继续去订。比如到锄草的时候了,就订锄草计划。秋收到了,就订收割计划。只有干部耐心的为群众打算,采取灵活的方法,才能把生产搞好!”

当天的第二版除了头条闻捷,二条也是一篇闻捷的文章,题目是《吴满有乡搞自纺自织的方法》,也是通过记录群众对话来介绍棉花自纺自织的好处和方法,道理讲得明白,方法教得认真,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

33,《边区群众报》在四版刊登了署名闻捷的《揭地歌(顺天游)》歌词,诙谐幽默,地气十足:

蓝蓝的天来高高山,哗哗的流水好平川。

黑黜黜的土地冒油来,圆屁股的犍牛逗人爱。

左手儿捉犁稳如山,右手儿扬鞭把牛赶。

牛儿拖犁来跑得欢,地里土块似浪花翻。

直直的犁沟深又细,千万颗籽儿出得齐。

牛儿是父来地是母,生下儿子来养活咱。

317,《边区群众报》头版头条再次用半个版刊登闻捷的文章,肩题是《一过惊蛰节,犁牛遍地走!》正标题是《春耕开始了,吴满有乡到处是吆牛声》。全文除了介绍吴满有乡繁忙的春耕喜人景象,重点写了干部亲自动手,千方百计解决了粮荒、劳动力不足、耕牛缺乏等困难,使群众的生产情绪高涨。整篇消息有实例,有数据,真实可信。

317,除了头版头条半个版是署名闻捷的文章,该版还有四分之一以上的版面也是闻捷写的消息《免征公盐命令四处传  群众齐声欢呼好政府》,文中用了三个小标题,分别是:“干部做工作更加有劲”“农民种庄稼情绪更高”“商人做买卖发展更大”,这篇新闻稿最后这样说:“公盐代金免了,这是人们政府力求减轻人们负担的一个具体例子,群众怎能不愉快不欢腾呢!”

47,《边区群众报》版发表了方杰和闻捷联合署名的“顺天游”歌词《播种歌》,播种歌写得形象生动,把犁田、播种、收获与夫妻勤劳致富、夫妻恩爱多生娃联系在一起,群众喜闻乐见,很有教育意义。全文如下:

春风儿吹动哟杨柳叶儿青,布谷鸟催咱庄稼人手要勤。

潮湿的土地软又松,沟沟洼洼里洒满粪。

东山上种谷西山头种糜子,咱们夫妻俩快快去撒种子。

我手拿琵琶桨金把钢钻尖,吆上牛儿再把地儿翻一番。

你手抓珍珠宝石好种子,跟着咱后面把把撒得匀。

好籽儿靠土土爱好种子,勤劳的夫妻恩爱一辈子。

土爱籽儿一颗长万颗,夫妻恩爱生的娃娃多。

人旺财旺靠咱恩爱又勤劳,年下带上礼物去见老丈母。

413,《边区群众报》四版发表了闻捷填词的《锄草歌》(磨炒面调,有简谱)。这首词使用当地农民语言,朗朗上口、惟妙惟肖。歌词如下:

一张锄闪银光,锄刀刀快来新崭崭、亮晶晶、亮堂堂、锄把光。

两张锄闪金光,锄头上五张、快嚓嚓、啦啦克里马洒、逢山过。

谷锄针糜锄耳,禾苗苗见锄齐整整、茂盛盛、绿油油、往上长。

锄两餐顶上粪,谷穗穗长得粗壮壮、黄甸甸、黄澄澄、似金棒。

锄三餐如下雨,谷颗颗结得黄澄澄、圆蛋蛋、光堂堂、似珍珠。

如歌词里的“谷锄针糜锄耳”就是谷子刚刚出苗,叶子像针一样就要锄草;糜子苗长得像耳朵的样子就需要锄草。再如“锄两餐顶上粪”“锄三餐如下雨”就是锄两次草,等于给庄稼上肥料;锄三次草,如同下了一场及时雨。

421,《边区群众报》头版头条刊登了王若飞同志遇难的消息,紧靠着的就是署名文节祭奠王若飞的《哀歌》,如泣如诉,令人断肠。同时还表达了全国军民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全文如下:

千万百姓垂下头,点点血泪不断流。

哭咱国家英雄将,哭咱国家好领袖。

为咱百姓求解放,费尽心血后断肠。

哭你为咱这时死,哭你不再为咱忙。

哭得高山头而垂,哭得延河涨了水。

一声高哭一滴泪,血泪垒成万年碑。

一滴血泪一分恨,千仇万恨涌上心。

恨那无耻反动派,恨那百姓对头钉。

不是他们挑内战,怎能逼你雨中飞。

不是他们闹独裁,怎能害你永不回。

前人修路后人行,你的志愿咱完成。

咱们百姓跟你走,不达解放誓不停。

据我们查阅到的194614月《边区群众报》,闻捷发表新闻稿7篇,其中头版头条两篇,其他版面头条2篇,头版二条1篇,二版二条1篇,有在头版与二版同时发表闻捷两篇文章的现象,这些作品,《闻捷全集》大多未收入。同期,闻捷除了和柯蓝合作在《边区群众报》发表整版的秧歌剧,还发表诗歌与歌词6首,其中两首连同简谱一起发表。联系到闻捷的新闻稿中常有快板和顺口溜,他后来成为著名诗人就在情理之中了。

(《京江晚报》20190420、20190427)

                                    镇江闻捷纪念馆版权所有

馆址:镇江市高资街道水台村 网址:Http//www.wj1923.com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