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
![]() |
读闻捷的《天山牧歌》
自古以来,直到新中国解放以前,描写边疆、塞外的诗歌作品基本上都是反映战争和国家边疆的戍边战士生活,塞外风光及战争为多。 特别是唐宋诗词中大量的边塞诗,有的气势雄浑,豪放,粗粝: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捲出辕门。”"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有的让人感到悲壮和苍凉:“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年年战骨埋荒外”“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这些气势磅礴的边塞诗的主角是战场,将士,而很少涉及到生活在这里的边疆人民。 诗人闻捷是随着解放大军进驻边疆的。在那里,他看到的是解放了的边疆人民欢欣鼓舞的笑脸,看到的是边疆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在他的诗里已没有孤城,胡虏,沙场,白骨这些凄惨悲凉的词组,而代之以的是边疆各民族团结,安宁,建设,幸福。 《天山牧歌》是闻捷解放后描写边疆牧民生活的第一本诗集。作者所写的内容就是边疆人民一步一步走过的幸福历程,就像把边疆人民幸福生活的画巻,一点点的、慢慢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天山牧歌》的序诗里,作者很明确地说:“记载下各民族生活的变迁,岂不就是讴歌人民的诗篇?!”诗人创作这组诗的目的就是讴歌人民。讴歌人民的诗篇,就是要写各民族的生活,写他们心里所真正感受到的幸福。 虽然这部诗集反映的生活面并不那么广阔,而且当年边疆人民的生活距离我们现在已经久远,但好的诗歌给人美的感受,并不是时间所能阻隔的。 今天再读其中一些抒情诗,依然觉得很是优美,依然能感受到我们边疆地区人民安宁幸福的生活气息,并由此喜爱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兄弟民族的人民。对他们曾经遭受过的苦难无比的同情,也从当年想到现在,衷心的为边疆的安定,民族的团结,人民的幸福生活发出欢呼。 这部诗集中有四组组诗,每一组组诗都各有特色。 组诗《吐鲁番情歌》虽说是描写的解放初期边疆青年男女的爱情,但是今天读来,仍然给人以新鲜的景物和美好生活的感受。它把叙事、抒情、绘景融为一体,铸成一种诗情画意交融的艺术境界。 作品摄取了具有浓厚生活情趣的恋爱场景,描摹情人间微妙的内心活动,所表现的爱情生活是健康的、明朗的、欢快的,丝毫没有旧时代爱情诗里那种忧郁的阴影,抒情风格也是柔和而清新。 而另一组是《博斯腾湖滨》所描写的一些人物,个性鲜明,令人不能忘记。 其中《向导》描写一个“异常英俊”的十八岁蒙古青年。当他被问到敌人如果来侵犯祖国的河山他将怎样打算,他并不立刻回答,而是纵马在草原上奔驰:他纵马蹿过草坉,他纵马跃过壕堑,他还用右脚勾住鞍镫,翻身钻在马肚子下面…… 他兜转马头奔到我面前,脸也没有红,气也没有喘,笑着问我:"那时候,我能不能做个骑兵战斗员?”作者就这样生动地描画出来了一个在草原上生长大的纯真的爱国青年。 那个年代,狼是草原上羊的敌人,雁是草原上牧民的野味。 《猎人》描写了一个“再打一只,就是一千”的打狼模范。他三枪就打下三只大雁,给客人准备好了午饭的菜,然后又忙着到另一个牧场去消灭狼患。作者没有多写猎人的话语,就生动的描画出来了一个勤勤恳恳地工作的老猎人。 闻捷还善于从平淡的生活中汲取诗的题材。
《志愿》所描写的一个和碩草原上的少女也是淳朴而动人的:牧人们乘着酒兴,纵谈自已的志愿,他们想把和碩草原,建成人间的乐园——牧场上奔跑割草机,部落里开成兽医院,湖边站起乳肉厂,河上跨过水电站…… 在熊熊的灶火旁边,滚动一双乌黑大眼,小姑娘林娜哟!你有什么志愿? 高不过博克达山,宽不过和碩草原;蒙古姑娘的志愿呵,比山还高,比草原还宽。 林娜仰起火光映红的脸,她愿终身做一个卫生员,在蓝缎子长袍上,套一件白色罩衫; 她将骑上智慧的白马,跑过辽阔的和碩草原,让老爷爷们活到一百岁,把婴儿的喧闹接到人间。 她愿古老的蒙古民族,人口一天一天地增添,在这美丽的故乡,实现共同的志愿——牧场上奔跑割草机,部落里开成兽医院,湖边站起乳肉厂,河上跨过水电站…… 《志愿》这首诗写得是这样的单纯而自然,和谐,作品把生活中的复杂的事物提炼成了很单纯的文学艺术内容,很具功力。 这首诗画面的中心是一位小姑娘,然而它却通过她表现了和碩草原上人民的共同的愿望。这位小姑娘说出来的并不是什么惊人的志愿,然而却动人地表现了边疆人民为祖国为民族服务的内容。
诗作柔和、轻快,大都以对生活画面的描述来抒发热烈的情感,即使今天读来也确实是一部当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反映兄弟民族现实生活的优秀诗作。 —《人民作家》总1360期 202003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