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闻捷作品 | 闻捷研究 | 闻捷生平 | 怀念闻捷 | 作品赏析 | 闻捷照片 | 作品评论 | 访闻捷馆 | 纪念活动 | 馆藏纪事 | 馆藏文物 | 联系我们 | 留言 | 后台 | 
  您当前位置 -> 闻捷作品   



瀚海中的远征军


 

翻开新疆地图看去,在新疆西部有条河流塔里木盆地中穿过,将南北两端的阿克苏城和和阗连成一条直线。把浩瀚似海的大戈壁劈成东西两半。这条河就是南疆著名的和阗河,沿河而行就是荒僻的阿克苏和阗小道。

阿和小道全长1580里。除了两端两百多里上有村庄人烟外,中间1320里,全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在这里,天空没有飞鸟,地上没有走兽,人的踪迹更是看不见了。这条艰险的小道,过去只有一些感富于冒险的金玉行商,十个八个结成一伙,骑着骆驼,带着充足的食粮,由此而过。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英勇无敌的战士,在当地人民竭尽心力的支援下,发扬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传统,征服了大戈壁,通过了塔里木盆地,完成了由阿克苏迅速进军和阗,保卫祖国边疆的伟大任务。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由甘肃酒泉出发,经过安西,哈密,吐鲁番、焉耆。跋涉五千余华里,到达阿克苏。为了防止英美帝国主义者,利用新疆各族人民无耻的叛徒伊敏、艾沙(国民党三表团负责人、新疆和平解放前逃亡国外)之流,在国境线上煽动的泛土耳其主义的旋风,从喀喇昆仑山中吹塔里木盆地的边缘,该部又迅速进军和阗,解放和阗各族人民,保障新疆和平事业真正实现。这是一个严重的政治任务,全体指战员誓以无限忠诚保证完成。

由阿克苏至和田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弓背、顺南疆公路旋上,绕道巴楚,叶城、墨玉而至和阗,约3000华里。另一条是弓弦,沿和阗河东下,穿越塔里木盆地而至和田,约1580华里,战士们充沛着高昂的革命英雄气概,具备着钢铁般坚强的意志,他们久经锻炼的脚,曾经跨过波浪涛涛的黄河巨流,翻过峰峦重重的祁连山脉,穿过沙漠,越过草原,还有什么困难敢于不向他们低头?他们提出了“穿过大戈壁,长征见高低”。英勇果决的指战员们,为了完成紧急的进军任务,决定选择小路。他们周密地考虑了,“缺少粮柴才如何解决?”,“发生病号如何处理?”“如何补充鞋袜?”“如何设置帐篷?”等一连串的问题。并亲自访问当地熟悉阿和小道的行商,了解沿途情况,讲给战士们听,发动行军竞赛,提出争当模范,更坚定了战士们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解放了的阿克苏人民听到这一喜讯。一传十,十传百,这条街传到那条街,这个村传到那个村,欣喜地牵出了自己的骆驼和马,帮助军队去解放瀚海彼岸的亲兄弟,人民热烈的支援情况,又给与战士们以无限的温暖与鼓舞,这真是“万事俱备,只待东风了”!

1949125日,天朗气晴,风不吹,草不动,但是大路上却扬起了漫天的尘土。这时我们徒步远征的队伍出发了。阿克苏人民组织的运输队,无数的骆驼和马匹,满载着粮食、菜蔬、帐篷,随同远征,依据大戈壁中水。草和柴的天然分布情况,全程共分15站与站之间的距离,近者在60华里,远者180华里,走过两站,就进入塔里木盆地中了。在这里,不是黑色麒麟的石滩,就是黄沙漫漫的沙地,往前后看,看不到尽头,忘左右看,看不到边缘。在这样天寒地冻的飞沙走石的荒原漠野之中,阿和小道在哪里呢?根本找不见痕迹,只有沿着和阗河走,脚走到那里那里就是路。许多战士的脚板被碎石磨破了,眼睛被风沙吹肿了,手脚被严寒冻裂了,可是谁也没有一句怨言。这些艰难困苦早在预料之中的,出发前战士们就自觉的订立了行军立功计划,提出了发扬高度艰苦奋斗与团结互助的精神。请听一个叫做帅国安的战士的是豪语吧,他说“几年战斗走过了万里崎岖路。如今还能走不完千里戈壁滩?”一个叫做郭工贵的战士,他双脚磨出了11个血泡,可是从未掉队一步,照样担任勤务公差,坚持步行到达和阗,在行进中每小时最低速度约12华里,当通过距离180华里那一站的时候,每小时最高速度达到17华里。这身体强者立即帮助身体弱者,谁也不会把自己手足一般的战友丢后一步。你抢着帮我扛大枪,我争着替你揹子弹,你给我水喝,我送你鞋穿,互相勉励,互相督促,譬如机关枪手李惠敏吧,自己肩上放着一顶轻机枪,还帮别人扛两支步枪,两天走了360华里,这种英雄的行动影响了很多战士将疲惫变成振奋,再如一连连长贾三货吧,每当看见病号行动吃力时,总是跪在地上叫病号踏着他的肩头骑上骆驼,这种友爱的精神又感动了很多战士鼓起了力量。而最可贵的是这些例子,不是行军中的个别现象,而是战士中的普遍情形,人民解放军的战士,在二十四年的革命战斗中,为了人民解放事业,向来就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集体互助的力量去战胜一切困难的。

19491220日,这只军民合组的远征军,经过17天(其中休息两天)的艰苦奋斗,终于胜利到达和阗城郊。和阗城内4万各族人民,扶老携幼,牵羊担酒,以无比的欣喜来迎接这只解放自己的大军。当他们看到这支精力饱满的远征大军,如同和阗河的流水,一泻千里而无倦意的情景。暴风雨般地高起“亚夏颂!尧勒达希拉”(维语同志们万岁!)从此,祖国的五星红旗升起在喀喇昆仑山巅,人民解放军的战士在祖国遥远的西部。一面屯田生产,一面警卫着祖国的边疆。

任何事件中需有个结论,在这里,且借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的嘉奖电,作为这次横越塔里木盆地伟大进军的结论吧!电文这样写道“该部冒天寒地冻,漠原荒野,风餐露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记录,特像我艰苦奋斗胜利进军新疆的光荣战士致敬。(闻捷)

                  —《驻守边疆卫国的战士》(新疆人民 1953

                                    镇江闻捷纪念馆版权所有

馆址:镇江市高资街道水台村 网址:Http//www.wj1923.com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